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3-34页 |
第一章 诱导耐旱性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 干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 第14-15页 |
1.1 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体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 第15页 |
2 植物的耐旱机理 | 第15-19页 |
2.1 植物对干旱的形态适应 | 第15页 |
2.2 植物的耐旱分子机理 | 第15-19页 |
3 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因子诱导耐早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 第22-34页 |
1 植物的系统抗性 | 第22-25页 |
1.1 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 | 第23页 |
1.2 诱导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ence,ISR) | 第23-25页 |
2 植物诱导抗病性产生的机制 | 第25-34页 |
2.1 诱导抗病性与植物体内酶的活性 | 第25页 |
2.2 诱导抗病性与植物保卫素 | 第25-26页 |
2.3 诱导抗病性与木质素 | 第26页 |
2.4 诱导抗病性与病程相关蛋白 | 第26-27页 |
2.5 诱导抗病性与信号转导 | 第27-29页 |
2.6 诱导抗病性与转录因子 | 第29-32页 |
2.7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应用前景 | 第32-34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4-92页 |
第三章 蜡质芽孢杆菌AR156诱导番茄系统耐早性初探 | 第36-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6页 |
1.1 材料 | 第38-39页 |
1.2 方法 | 第39-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2.1 AR156上清液提高番茄的耐旱能力 | 第46-48页 |
2.2 AR156上清液改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 | 第48页 |
2.3 AR156上清液提高干旱胁迫后番茄的恢复能力 | 第48-50页 |
2.4 AR156培养上清液对番茄诱导耐旱能力的分子水平检测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4页 |
第四章 蜡质芽孢杆菌AR156多菌合剂诱导黄瓜系统耐旱性初探 | 第54-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1.1 材料 | 第56-57页 |
1.2 方法 | 第57-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2.1 BBS提高黄瓜的耐旱能力 | 第59-61页 |
2.2 BBS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黄瓜光合效率 | 第61-62页 |
2.3 干旱胁迫条件下BBS影响SOD、POD和CAT活性以及cAPX的表达水平 | 第62-64页 |
2.4 BBS三组分都不能产生ACC脱氨酶 | 第64页 |
3 讨论 | 第64-68页 |
第五章 参与调控蜡质芽孢杆菌AR156诱导拟南芥抗病过程的转录因子的筛选及载体构建 | 第68-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84页 |
1.1 材料 | 第70-71页 |
1.2 方法 | 第71-8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4-89页 |
2.1 多种转录因子参与调控AR156对拟南芥的诱导抗病性 | 第84-86页 |
2.2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86-88页 |
2.3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质粒的验证 | 第88-89页 |
3 讨论 | 第89-92页 |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