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性腺分化及温度对其影响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爬行动物的性别决定研究 | 第11-13页 |
| 1.1.1 基因型性别决定(GSD) | 第11页 |
| 1.1.2 环境型性别决定(ESD) | 第11-12页 |
| 1.1.3 孤雌生殖 | 第12-13页 |
| 1.2 温度对性比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2.1 国内研究 | 第13页 |
| 1.2.2 国内对中华鳖的研究 | 第13-14页 |
| 1.2.3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 1.3 原生殖细胞的研究 | 第15-16页 |
| 1.3.1 原生殖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 第15页 |
| 1.3.2 原生殖细胞的起源和迁移 | 第15-16页 |
| 1.4 NANOS1 | 第16-17页 |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第2章 中华鳖原生殖细胞发生与分化 | 第18-23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2.1.1 材料 | 第18页 |
| 2.1.2 方法 | 第18-19页 |
| 2.1.3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 2.2 结果 | 第19-20页 |
| 2.2.1 原生殖细胞的发生 | 第19页 |
| 2.2.2 原生殖细胞的分化 | 第19-20页 |
| 2.3 讨论 | 第20-23页 |
| 2.3.1 中华鳖PGCs起源和迁移 | 第20-21页 |
| 2.3.2 中华鳖性腺分化 | 第21-23页 |
| 第3章 温度对中华鳖性比及性腺分化发育的影响 | 第23-29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3.1.1 材料 | 第23页 |
| 3.1.2 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 3.1.3 方法 | 第23-24页 |
| 3. 2 结果 | 第24-26页 |
| 3.2.1 温度对中华鳖性比的影响 | 第24-26页 |
| 3.2.2 温度对中华鳖原生殖细胞分化速度的影响 | 第26页 |
| 3.3 讨论 | 第26-29页 |
| 3.3.1 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 3.3.2 温度对中华鳖性比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第4章 中华鳖稚鳖的性征 | 第29-35页 |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 4.1.1 材料 | 第29页 |
| 4.1.2 仪器 | 第29页 |
| 4.1.3 方法 | 第29-30页 |
| 4. 2 结果 | 第30-33页 |
| 4.2.1 中华鳖的第一性征 | 第30-31页 |
| 4.2.2 中华鳖稚鳖第二性征 | 第31-33页 |
| 4.3 讨论 | 第33-35页 |
| 4.3.1 第一性征 | 第33-34页 |
| 4.3.2 第二性征 | 第34-35页 |
| 第5章 中华鳖早期性腺免疫组化研究 | 第35-39页 |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35页 |
| 5.1.1 材料 | 第35页 |
| 5.1.2 仪器与设备 | 第35页 |
| 5.1.3 药品与试剂 | 第35页 |
| 5.2 方法 | 第35-36页 |
| 5.2.1 受精卵的孵化 | 第35-36页 |
| 5.2.2 免疫组化标本的制备 | 第36页 |
| 5.2.3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 第36页 |
| 5.3 结果 | 第36-37页 |
| 5.4 讨论 | 第37-39页 |
| 5.4.1 PGCs与nanos1 基因表达 | 第37-38页 |
| 5.4.2 其他组织与nanos1 基因表达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图版说明 | 第45-49页 |
| 缩略词 | 第49-50页 |
| 图版 | 第50-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