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股权激励相关概述 | 第16-20页 |
1.4.1 股权激励的含义 | 第16页 |
1.4.2 股权激励的原理 | 第16-18页 |
1.4.3 股权激励的模式 | 第18-19页 |
1.4.4 股权激励的效应 | 第19-20页 |
1.5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6 创新与后续研究 | 第20-21页 |
1.6.1 创新 | 第21页 |
1.6.2 后续研究 | 第2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1页 |
2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3-25页 |
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美国股权激励实践与借鉴 | 第27-34页 |
3.1 股权激励在美国的发展 | 第27-28页 |
3.1.1 20世纪50年代产生 | 第27页 |
3.1.2 蓬勃发展时期 | 第27-28页 |
3.1.3 经历挫折阶段 | 第28页 |
3.2 美国股权激励中存在问题和成因 | 第28-31页 |
3.2.1 美国股权激励的问题 | 第28-30页 |
3.2.2 成因分析 | 第30-31页 |
3.3 改革及启示 | 第31-33页 |
3.3.1 改革措施 | 第31-32页 |
3.3.2 美国股权激励制度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4-57页 |
4.1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现状 | 第34-36页 |
4.1.1 证券公司现有的激励机制 | 第34页 |
4.1.2 股权激励发展 | 第34-35页 |
4.1.3 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特点 | 第35-36页 |
4.2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指标的构成 | 第36-38页 |
4.2.1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2.2 指标选取 | 第36-37页 |
4.2.3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4.3 上市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分析 | 第38-53页 |
4.3.1 上市证券公司2008年的计量分析 | 第38-42页 |
4.3.2 上市证券公司2009年的计量分析 | 第42-46页 |
4.3.3 上市证券公司2010年的计量分析 | 第46-49页 |
4.3.4 近三年中信证券股权激励效用计量分析 | 第49-53页 |
4.4 实证研究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53-56页 |
4.4.1 实证研究结果 | 第53-54页 |
4.4.2 原因分析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7-6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5.2.1 建立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 第57-58页 |
5.2.2 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 第58页 |
5.2.3 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 第58-59页 |
5.2.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59页 |
5.2.5 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