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高功率微波馈源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主模喇叭馈源 | 第12-14页 |
·多模喇叭馈源 | 第14-17页 |
·多模同轴馈源 | 第17-19页 |
·阵列天线馈源 | 第19-20页 |
·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20-22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天线基础理论知识 | 第24-35页 |
·反射面天线 | 第24-31页 |
·旋转抛物反射面天线 | 第24-27页 |
·偏置抛物反射面天线 | 第27-28页 |
·标准双反射面天线 | 第28-30页 |
·偏置双反射面天线 | 第30页 |
·反射面对高效率馈源的要求 | 第30-31页 |
·阵列天线 | 第31-35页 |
·阵列天线综合法 | 第31-33页 |
·圆环阵列天线 | 第33-35页 |
第3章 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相位中心的研究 | 第35-41页 |
·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相位中心的理论计算 | 第35-39页 |
·相位中心的定义 | 第35-36页 |
·阵列天线的结构 | 第36-37页 |
·理论计算 | 第37-39页 |
·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相位中心的模拟计算 | 第39-40页 |
·方法的适用范围 | 第40页 |
·总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高功率螺旋阵列馈源的设计及其与多模圆锥喇叭馈源的对比研究 | 第41-52页 |
·波束赋形的原因与方法 | 第41-43页 |
·进行波束赋形的原因 | 第41-42页 |
·波束赋形的方法 | 第42-43页 |
·使用粒子群算法对阵列天线进行综合 | 第43-45页 |
·适应度函数的选择 | 第43-44页 |
·算法流程 | 第44-45页 |
·赋形结果 | 第45-50页 |
·理论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模拟幅度方向图及其作为馈源可行性分析 | 第46-49页 |
·模拟相位方向图及其作为馈源可行性分析 | 第49-50页 |
·馈源结构的比较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