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 | 第16-33页 |
1.2.1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概述 | 第16-22页 |
1.2.2 基于CMP+GPU的异构计算系统体系结构与编程模型 | 第22-28页 |
1.2.3 基于CMP+GPU异构计算系统的仿真研究现状 | 第28-32页 |
1.2.4 基于CMP+GPU异构计算系统的仿真研究面临的挑战 | 第32-3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33-36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35-3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基于CMP的层次化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内核 | 第39-61页 |
2.1 引言 | 第39页 |
2.2 相关研究工作与局限性 | 第39-41页 |
2.3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逻辑进程范型的形式化定义 | 第41-43页 |
2.4 基于CMP的层次化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内核 | 第43-53页 |
2.4.1 层次化并行仿真内核模型 | 第43-45页 |
2.4.2 时间管理服务优化 | 第45-49页 |
2.4.3 事件管理服务优化 | 第49-53页 |
2.5 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53-59页 |
2.5.1 软硬件环境与测试用例 | 第53页 |
2.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基于入.映射的仿真存储管理算法 | 第61-77页 |
3.1 引言 | 第61页 |
3.2 背景介绍与基本问题描述 | 第61-65页 |
3.2.1 基于GPU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 | 第61-64页 |
3.2.2 存储管理的需求 | 第64-65页 |
3.3 相关工作与局限性 | 第65-66页 |
3.4 基于入.映射的存储管理算法 | 第66-72页 |
3.4.1 算法思想 | 第66-70页 |
3.4.2 算法实现 | 第70-72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76页 |
3.5.1 软硬件环境和Phold模型 | 第72-73页 |
3.5.2 效能评估 | 第73-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基于扩展辅助的同步保守时间管理算法 | 第77-95页 |
4.1 引言 | 第77页 |
4.2 相关研究工作及其局限性 | 第77-78页 |
4.3 基本问题分析 | 第78-80页 |
4.4 算法描述 | 第80-87页 |
4.4.1 基于扩展辅助的同步保守时间管理算法 | 第80-84页 |
4.4.2 退火模拟优化 | 第84-87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93页 |
4.5.1 标准测试集测试 | 第87-91页 |
4.5.2 案例研究: SIR疾病传播模型 | 第91-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面向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的CMP和GPU协同机制 | 第95-111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相关研究工作与局限性 | 第95-96页 |
5.3 面向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的CMP和GPU协同机制 | 第96-102页 |
5.3.1 总体架构 | 第96-97页 |
5.3.2 调度机制 | 第97-101页 |
5.3.3 消息传输优化 | 第101-102页 |
5.4 案例研究:大规模传染病仿真应用 | 第102-109页 |
5.4.1 模型描述 | 第103-104页 |
5.4.2 设计与实现 | 第104-105页 |
5.4.3 性能评估 | 第105-10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基于异构计算系统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框架和应用测试 | 第111-123页 |
6.1 引言 | 第111页 |
6.2 系统建模与仿真框架 | 第111-117页 |
6.2.1 基础服务层 | 第112-113页 |
6.2.2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服务 | 第113-116页 |
6.2.3 建模框架 | 第116-117页 |
6.3 大规模人群暴动仿真实例 | 第117-121页 |
6.3.1 系统建模 | 第117-119页 |
6.3.2 性能评估 | 第119-12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23-126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3-125页 |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4-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