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论文--摩擦与磨损论文

单晶硅纳米磨损的湿度/速度效应及防护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6-43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微机电系统中的摩擦学问题第17-29页
        1.2.1 微机电系统概述第17-18页
        1.2.2 微机电系统应用第18-21页
        1.2.3 微机电系统的微观磨损及其防护第21-29页
            1.2.3.1 MEMS中的微观磨损第21-25页
            1.2.3.2 MEMS中的微观磨损防护第25-29页
    1.3 单晶硅的纳米磨损及其防护研究进展第29-39页
        1.3.1 单晶硅概述第29-30页
        1.3.2 单晶硅的纳米磨损研究进展第30-36页
        1.3.3 单晶硅纳米磨损防护的研究进展第36-39页
    1.4 选题意义及内容第39-43页
        1.4.1 选题意义第39-40页
        1.4.2 研究方案与内容第40-43页
第2章 实验条件和研究方法第43-55页
    2.1 实验材料第43-46页
    2.2 实验设备与方法第46-50页
        2.2.1 实验设备第46-49页
        2.2.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2.3 实验数据获取第50-55页
        2.3.1 黏着力测量第50-51页
        2.3.2 摩擦力测量第51-52页
        2.3.3 摩擦系数标定第52-54页
            2.3.3.1 针尖悬臂梁弹性系数标定第52-53页
            2.3.3.2 针尖悬臂梁扭转刚度标定第53-54页
        2.3.4 形貌表征第54-55页
第3章 单晶硅/二氧化硅摩擦副在纳米尺度的‘磨合’第55-70页
    3.1 单晶硅/二氧化硅的磨合过程第56-58页
        3.1.1 摩擦行为第56-57页
        3.1.2 磨损行为第57-58页
    3.2 实验工况对磨合过程的影响规律第58-61页
        3.2.1 载荷的影响第58-59页
        3.2.2 位移幅值的影响第59-61页
    3.3 单晶硅/二氧化硅磨合机理讨论第61-69页
        3.3.1 界面力的变化规律第61-63页
        3.3.2 界面力的变化机制第63-67页
            3.3.2.1 针尖表面修饰对界面力的影响第63-64页
            3.3.2.2 单晶硅表面磨损对界面力的影响第64-65页
            3.3.2.3 界面力变化机制分析第65-67页
        3.3.3 纳米尺度下硅/二氧化硅摩擦副的磨合机理第67-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速度和湿度对单晶硅/二氧化硅纳米磨损的影响第70-91页
    4.1 速度和湿度对单晶硅纳米磨损的影响第71-74页
        4.1.1 滑动速度对单晶硅纳米磨损的影响第71-72页
        4.1.2 环境湿度对单晶硅纳米磨损的影响第72-73页
        4.1.3 单晶硅纳米磨损云图—湿度和速度效应第73-74页
    4.2 单晶硅纳米磨损与摩擦耗散能的关系第74-79页
        4.2.1 速度和湿度对摩擦力的影响第74-79页
            4.2.1.1 速度和湿度对F_t-N曲线的影响第75-76页
            4.2.1.2 速度和湿度对初始和稳态摩擦力的影响第76-78页
            4.2.1.3 摩擦耗散能对单晶硅纳米磨损的影响规律第78-79页
    4.3 单晶硅纳米磨损的微观机理第79-89页
        4.3.1 单晶硅纳米磨损中的摩擦化学作用第79-80页
        4.3.2 低湿度/高速度下单晶硅无磨损机理第80-83页
        4.3.3 高湿度/低速度下单晶硅无磨损机理第83-87页
            4.3.3.1 无磨损时二氧化硅针尖的表面修饰第83-85页
            4.3.3.2 高湿度下二氧化硅针尖低摩擦/无磨损特性的稳定性第85-87页
        4.3.4 单晶硅/二氧化硅配副的纳米磨损机理-湿度和速度效应第87-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DLC薄膜厚度对单晶硅纳米磨损防护的影响第91-103页
    5.1 涂层的抗机械损伤能力第92-95页
        5.1.1 纳米压痕损伤防护第92-93页
        5.1.2 纳米划痕损伤防护第93-95页
    5.2 DLC涂层的抗纳米磨损能力第95-98页
        5.2.1 抗机械磨损能力第95-96页
        5.2.2 抗摩擦化学磨损能力第96-97页
        5.2.3 超薄DLC涂层的可靠性第97-98页
    5.3 超薄DLC涂层的防护机理第98-102页
        5.3.1 划痕损伤机理第98-100页
        5.3.2 纳米磨损防护机理第100-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6章 超薄DLC涂层对单晶硅的纳动防护第103-114页
    6.1 DLC涂层对黏着力的影响第103-105页
    6.2 超薄DLC涂层对纳动运行和分区的影响第105-109页
        6.2.1 DLC涂层对纳动运行的影响第105-106页
        6.2.2 DLC涂层对纳动分区的影响第106-109页
    6.3 超薄DLC涂层对切向力的影响第109-111页
    6.4 超薄DLC涂层对纳动损伤的防护第111-112页
        6.4.1 DLC涂层对单晶硅表面纳动损伤的防护第111-112页
        6.4.2 DLC涂层对二氧化硅配副表面损伤的影响第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结论与展望第114-117页
    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14-115页
    2. 研究展望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科研成果第131-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7N9禽流感病毒与H5N1、pH1N1等流感病毒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1型鸭甲肝病毒(DHAV-1)致雏鸭肝损伤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