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井下作业、修井论文

油井中性除垢剂DN-1的研制及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1.1 油井结垢的危害第10-11页
        1.1.1 油井地层和井眼结垢第10页
        1.1.2 油井生产管柱结垢第10页
        1.1.3 油井集输管线结垢第10页
        1.1.4 油井结垢引起腐蚀第10-11页
    1.2 油井垢第11-13页
        1.2.1 油井结垢原因与机理第11-12页
        1.2.2 油井垢物化性质第12-13页
    1.3 油田常用除垢技术第13-15页
        1.3.1 机械除垢第13-14页
        1.3.2 化学除垢第14-15页
第二章 濮城油田油井结垢机理研究第15-32页
    2.1 濮城油田油井结垢情况第15-16页
        2.1.1 濮城油田历年结垢井数统计第15页
        2.1.2 濮城油田油井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第15-16页
    2.2 濮城油田油井垢成分分析第16-22页
        2.2.1 化学分析结果第17-19页
        2.2.2 电镜扫描分析结果第19-22页
    2.3 濮城油田油井结垢机理及原因第22-25页
        2.3.1 结垢机理第22页
        2.3.2 结垢原因第22-25页
    2.4 濮城油田油井结垢原因研究第25-30页
        2.4.1 濮城油田产出水的影响第25-27页
        2.4.2 濮城油田注入水的影响第27-28页
        2.4.3 粘土、砂粒松动和位移第28页
        2.4.4 原油蜡质、沥青质的含量第28-30页
    2.5 濮城油田 CaCO_3除垢剂技术现状第30-31页
        2.5.1 盐酸除垢第30页
        2.5.2 有机酸除垢第30-31页
        2.5.3 络合剂除垢第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油井中性除垢剂 DN-1 的研制第32-50页
    3.1 研制思路第32页
        3.1.1 性能要求第32页
        3.1.2 研制思路第32页
        3.1.3 基本组成第32页
    3.2 络合剂的筛选第32-39页
        3.2.1 原理第32-33页
        3.2.2 仪器与药品第33页
        3.2.3 备用液配制第33页
        3.2.4 络合剂溶垢能力初步评价第33-34页
        3.2.5 络合剂的溶解性第34-36页
        3.2.6 络合剂的选定第36-39页
    3.3 增溶剂的筛选第39-43页
        3.3.1 原理第39页
        3.3.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39-40页
        3.3.3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40-41页
        3.3.4 增溶剂选择第41-42页
        3.3.5 增溶剂浓度确定第42页
        3.3.6 络合剂增溶后溶垢能力第42-43页
        3.3.7 矿化度对增溶作用的影响第43页
    3.4 渗透剂的选择第43-46页
        3.4.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44页
        3.4.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44-45页
        3.4.3 渗透剂确定第45-46页
        3.4.4 渗透剂浓度的确定第46页
    3.5 分散悬浮剂第46-48页
        3.5.1 分散悬浮剂第47页
        3.5.2 分散悬浮剂浓度确定第47-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油井中性除垢剂 DN-1 性能评价第50-58页
    4.1 DN-1 腐蚀性评价第50-51页
        4.1.1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50页
        4.1.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0-51页
    4.2 除垢效果评价第51-52页
        4.2.1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51页
        4.2.2 实验结果第51-52页
    4.3 温度对 DN-1 除垢的影响第52-53页
        4.3.1 实验设备及药品第52页
        4.3.2 实验步骤第52-53页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页
    4.4 压力对 DN-1 除垢的影响第53-54页
        4.4.1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53页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54页
    4.5 矿化度对中性除垢剂的影响第54-56页
        4.5.1 相似钙离子含量,不同矿化度的影响第54-55页
        4.5.2 相同矿化度,不同钙离子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4.6 pH 值对中性除垢剂的影响第56-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现场应用第58-63页
    5.1 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第58-61页
        5.1.1 除垢工艺第58-59页
        5.1.2 应用效果第59页
        5.1.3 典型井例分析第59-61页
    5.2 经济效益分析第61页
        5.2.1 成本投入第61页
        5.2.2 经济效益第61页
        5.2.3 投入产出比第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井井身结构设计中回接尾管的条件及准则分析
下一篇:委内瑞拉重油受热氢转移能力及供氢改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