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辆级网络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3 列车网络仿真研究的现状 | 第18-19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和章节内容介绍 | 第21-22页 |
第2章 以太网组成网络ECN | 第22-39页 |
2.1 以太网技术 | 第22-26页 |
2.1.1 以太网发展简介 | 第22页 |
2.1.2 以太网MAC帧格式 | 第22-23页 |
2.1.3 CSMA/CD协议 | 第23-24页 |
2.1.4 以太网实时性改进方法 | 第24-26页 |
2.2 TCP/IP协议 | 第26-30页 |
2.2.1 TCP/IP简介 | 第26-27页 |
2.2.2 IP网际协议 | 第27-28页 |
2.2.3 TCP传输控制协议 | 第28-30页 |
2.3 IEC 61375-3-4标准 | 第30-38页 |
2.3.1 ECN的结构体系 | 第31-33页 |
2.3.2 数据类型和网络服务 | 第33-35页 |
2.3.3 冗余 | 第35-36页 |
2.3.4 设备接口和网关功能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9-53页 |
3.1 CRH2动车组车辆级网络分析 | 第39-41页 |
3.2 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41-45页 |
3.3 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45-52页 |
3.3.1 硬件环境设计 | 第45-46页 |
3.3.2 仿真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46-49页 |
3.3.3 仿真系统的以太网通信设计 | 第49-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仿真软件的详细设计 | 第53-80页 |
4.1 仿真软件通信模型的详细设计 | 第53-56页 |
4.1.1 套接字的I/O模型分析 | 第53-55页 |
4.1.2 仿真软件的I/O模型分析 | 第55-56页 |
4.2 仿真软件的仿真报文设计 | 第56-61页 |
4.3 终端装置仿真软件的详细设计 | 第61-71页 |
4.3.1 网络通信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61-65页 |
4.3.2 数据处理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65-67页 |
4.3.3 设备状态模拟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67-69页 |
4.3.4 网络性能监测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69-71页 |
4.4 车载设备仿真软件的详细设计 | 第71-79页 |
4.4.1 网络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71-73页 |
4.4.2 数据处理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73-74页 |
4.4.3 设备状态模拟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74-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仿真系统的测试 | 第80-92页 |
5.1 系统的部署 | 第80-81页 |
5.2 系统的测试 | 第81-91页 |
5.2.1 测试方案设计 | 第81-84页 |
5.2.2 测试步骤及结果 | 第84-90页 |
5.2.3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0-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