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剪切状态下蜂窝梁腹板的局部稳定性分析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7页 |
| 1.1.1 蜂窝梁简介 | 第13-14页 |
| 1.1.2 蜂窝梁的优点及应用 | 第14-16页 |
| 1.1.3 蜂窝梁的破坏形式 | 第16-17页 |
| 1.2 蜂窝梁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7-21页 |
| 1.3 蜂窝梁的局部稳定分析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1-25页 |
| 1.3.1 几种理论计算模型简介 | 第22-24页 |
| 1.3.2 几种理论计算模型存在的不足 | 第24页 |
| 1.3.3 相关设计规范对局部稳定的设计要求 | 第24-25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第2章 板的稳定理论研究 | 第26-36页 |
| 2.1 弹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6-27页 |
| 2.2 板的屈曲理论 | 第27-29页 |
| 2.2.1 小挠度理论板 | 第28-29页 |
| 2.2.2 大挠度理论板 | 第29页 |
| 2.3 薄板弹性屈曲应力的求解 | 第29-35页 |
| 2.3.1 平衡法 | 第29-30页 |
| 2.3.2 能量法 | 第30-32页 |
| 2.3.3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2-35页 |
| 2.4 薄板失稳的分类 | 第3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有限元简介以及开孔薄板模型建立 | 第36-46页 |
| 3.1 有限元程序及分析流程简介 | 第36-38页 |
| 3.2 蜂窝梁腹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5页 |
| 3.2.1 计算单元的选取及其单元的特性 | 第38-39页 |
| 3.2.2 单元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 3.2.3 边界条件 | 第40页 |
| 3.2.4 加载条件 | 第40-41页 |
| 3.2.5 有限元模型校核 | 第41-45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纯剪切状态下开孔腹板的稳定性分析 | 第46-72页 |
| 4.1 概述 | 第46-48页 |
| 4.2 纯剪切状态下开孔腹板的屈曲模式 | 第48-50页 |
| 4.2.1 单个开孔板 | 第49页 |
| 4.2.2 双开孔板 | 第49-50页 |
| 4.2.3 多个开孔板 | 第50页 |
| 4.3 单波失稳和多波失稳时的承载力 | 第50-54页 |
| 4.4 孔洞大小对弹性屈曲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54-63页 |
| 4.4.1 单个开孔板单元 | 第59-61页 |
| 4.4.2 双开孔单元 | 第61-63页 |
| 4.5 孔洞大小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3-65页 |
| 4.6 开孔板的剪切屈曲系数 | 第65-69页 |
| 4.7 腹板高厚比限值 | 第69-70页 |
| 4.8 初始缺陷对开孔薄板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70-71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