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论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引言第12-15页
第一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历史发展第15-23页
    1.1 马克思幸福观的产生背景第15-16页
    1.2 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第16-21页
        1.2.1 马克思幸福观的萌芽第16-17页
        1.2.2 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第17-18页
        1.2.3 马克思幸福观的成熟第18-19页
        1.2.4 马克思幸福观的深化第19-21页
    1.3 马克思幸福观的根本转向第21-23页
        1.3.1 幸福理论基点的转向第21-22页
        1.3.2 幸福研究主体的转向第22-23页
第二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第23-34页
    2.1 马克思幸福观的本质意蕴第23-24页
    2.2 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内涵第24-31页
        2.2.1 实践活动是幸福的基本源泉第24-26页
        2.2.2 社会关系中的人是幸福的现实主体第26-27页
        2.2.3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幸福的重要内容第27-28页
        2.2.4 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第28-29页
        2.2.5 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是实现幸福的有效途径第29-30页
        2.2.6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类幸福的制度保障第30-31页
    2.3 马克思幸福观的基本特征第31-34页
        2.3.1 客观规律性和世界历史性第31-32页
        2.3.2 阶级性和革命性第32页
        2.3.3 个体主体性和选择性第32-34页
第三章 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意义第34-46页
    3.1 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价值第34-37页
        3.1.1 指正以往幸福观的不足第34-35页
        3.1.2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幸福观的挑战第35-36页
        3.1.3 走出当前幸福观的误区第36-37页
    3.2 马克思幸福观的现实意义第37-46页
        3.2.1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第38-41页
        3.2.2 实现幸福的主要途径第41-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日本移民开拓团侵略中国东北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