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20页 |
·研究缘起 | 第7-10页 |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 第7-8页 |
·水环境的污染 | 第8页 |
·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社会性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国外环境社会学的兴起 | 第10-12页 |
·国内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 第12-14页 |
·国内外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研究 | 第14-16页 |
·简要述评 | 第16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7页 |
·研究方法说明 | 第17-18页 |
·基本方法 | 第17页 |
·具体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创新与展望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研究展望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 | 第20-26页 |
·研究城市水环境的有关社会科学理论 | 第20-24页 |
·注重外部强制性约束的制度治理思路 | 第20-21页 |
·注重社会因素的环境社会学思路 | 第21-22页 |
·社会角色及理性选择理论 | 第22-24页 |
·注重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 第24页 |
·本文的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研究个案的选择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成都市水环境治理的实践 | 第26-41页 |
·成都市水环境的基本特征 | 第26-29页 |
·成都市水环境的自然特征 | 第26页 |
·成都市水环境的历史文化特征 | 第26-27页 |
·成都市水环境状况的现代演变 | 第27-28页 |
·成都市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内容 | 第28-29页 |
·城市水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角色冲突中行动主体的理性选择 与行动 | 第29-31页 |
·城市政府在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角色冲突中的理性选择与行动 | 第29-30页 |
·企业在“经济人”与“社会人”角色冲突中的理性选择与行动 | 第30-31页 |
·公众在受害者与致害者的角色冲突中的理性选择与行动 | 第31页 |
·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各类行动者的角色表现 | 第31-36页 |
·公众和政府等通过角色互动把城市水环境建构为社会问题 | 第31-33页 |
·公众在水环境治理活动的角色表现 | 第33-35页 |
·城市政府在水环境治理中的角色表现 | 第35-36页 |
·城市水环境治理活动的社会学意义 | 第36-39页 |
·水环境治理的社会文化意义 | 第36-37页 |
·社会资本的增加 | 第37-38页 |
·公众参与得到重视 | 第38-39页 |
·成都市水环境治理的不足之处 | 第39-41页 |
·政府作为决策和组织者,偏重于传统的动员组织手段 | 第39页 |
·社会公众作为参与主体和推动者,力量仍然有待加强 | 第39-40页 |
·企业作为重要参与力量,缺乏主动和自觉参与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 | 第41-46页 |
·国外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 | 第41-43页 |
·泰晤士河治理 | 第41-42页 |
·莱茵河的治理 | 第42页 |
·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水环境的治理 | 第42-43页 |
·国外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 | 第43页 |
·国内其他城市河流治理实践 | 第43-46页 |
·上海苏州河治理 | 第43-44页 |
·南京秦淮河治理 | 第44页 |
·国内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6-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社会应对机制建议 | 第46-51页 |
·形成合理角色意识的内在约束 | 第46-48页 |
·形成有效的社会制度外部约束 | 第48-50页 |
·实现成功的社会角色互动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