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佛山市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研究的方法第12-13页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4.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4.2 罢工的法律分析第14-16页
    1.5 相关支撑理论第16-21页
        1.5.1 社会冲突理论综述第17-18页
        1.5.2 危机管理理论综述第18-21页
第二章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的案例描述第21-30页
    2.1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概述第21-22页
    2.2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进程第22-24页
    2.3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成因第24-26页
        2.3.1 企业高额的利润与工人低廉的收入第24-25页
        2.3.2 不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与晋升制度第25页
        2.3.3 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务工市场的转变第25-26页
        2.3.4 工会组织及申诉机制的缺失第26页
    2.4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的特点第26-29页
        2.4.1 事发突发第27页
        2.4.2 组织松散第27页
        2.4.3 过程较长第27-28页
        2.4.4 理性抗争第28页
        2.4.5 善用媒体第28-29页
    2.5 研究范围界定第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预警系统分析第30-36页
    3.1 从社会冲突理论看当前的罢工现状第30页
    3.2 危机预警系统概述第30-32页
    3.3 地方政府危机预警系统的现状第32-33页
    3.4 预警系统在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的应用第33-34页
    3.5 几点反思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定性处置分析第36-41页
    4.1 中国转型期罢工概述第36-37页
    4.2 维权与维稳的甄别第37-39页
    4.3 对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的定性第39-40页
    4.4 几点反思第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调解方式分析第41-47页
    5.1 第三方调解概述第41-42页
    5.2 对我国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必要性分析第42-45页
        5.2.1 政府的强力介入与司法的相对弱势加大了政府风险第43页
        5.2.2 劳动者在劳资博弈中相对弱势的地位第43页
        5.2.3 工会的角色错位与集体协商制度的缺失第43-44页
        5.2.4 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第44-45页
    5.3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中的第三方调解第45-46页
    5.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的借鉴与启示第47-51页
    6.1 树立危急意识第47页
    6.2 完善预警体系第47-48页
        6.2.1 建立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第47-48页
        6.2.2 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第48页
    6.3 处理客观公正第48-49页
        6.3.1 事件定性客观第48-49页
        6.3.2 角色定位公正第49页
    6.4 协调手法多样第49页
    6.5 过程公开透明第49-50页
    6.6 改进工会体系第50页
    6.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七章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新社会体制下公共产品定价问题研究--以城市自来水定价为例
下一篇:当代应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