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妊娠临界性羊水过少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羊水的形成 | 第13页 |
1.2 彩超评定羊水过少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发生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 | 第14页 |
1.4 羊水过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4-15页 |
1.5 羊水过少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 第15-16页 |
1.6 羊水过少的治疗及预防 | 第16-17页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1.1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8页 |
2.1.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2 方法 | 第18-21页 |
2.2.1 孕妇基本情况 | 第18页 |
2.2.2 临床观察指标和检查方法 | 第18-20页 |
2.2.3 仪器 | 第20-21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1-22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2-28页 |
3.1 两组孕妇基本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3.1.1 孕妇年龄、体重 | 第22页 |
3.1.2 孕妇孕次、产次、孕周 | 第22-23页 |
3.2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 第23-28页 |
3.2.1 两组产前监护情况比较 | 第23-24页 |
3.2.2 两组胎盘外观钙化及羊水污染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3.2.3 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 | 第25-26页 |
3.2.4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 第26-2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8-34页 |
4.1 两组孕妇基本情况的分析 | 第28-29页 |
4.1.1 孕妇年龄、体重 | 第28页 |
4.1.2 孕妇孕次、产次、孕周 | 第28-29页 |
4.2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 第29-33页 |
4.2.1 两组产前监护情况比较 | 第29-30页 |
4.2.2 两组胎盘外观钙化及羊水污染情况的比较 | 第30-31页 |
4.2.3 两组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 第31-32页 |
4.2.4 两组分娩方式的比较 | 第32-33页 |
4.3 建议应对措施 | 第33-3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