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工艺美术理论的基本问题论文

分众时代的传播变革及设计介入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2-27页
    1.1 选题提出第12-19页
        1.1.1 时代背景第12-13页
        1.1.2 主要问题第13-14页
        1.1.3 基本概念界定第14-19页
    1.2 选题意义第19-20页
    1.3 基本文献检索第20-25页
        1.3.1 基于技术和媒介的文化重塑第20-22页
        1.3.2 新媒介情境下的设计变化第22-23页
        1.3.3 历史时期的划分方式第23-25页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第25-27页
        1.4.1 研究方法第25页
        1.4.2 基本结构第25-27页
第2章 设计、传播与社会生产第27-43页
    2.1 信息传播媒介划分第27-29页
    2.2 时代划分与基本设计特征第29-33页
        2.2.1 人际传播时代第29-31页
        2.2.2 大众传播时代第31-32页
        2.2.3 分众传播时代第32-33页
    2.3 社会共享趋势与设计第33-35页
    2.4 设计介入方式第35-43页
        2.4.1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的设计第35-37页
        2.4.2 作为联结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桥梁的设计第37-41页
        2.4.3 作为社会发展推动力的设计第41-43页
第3章 人际传播时代:设计意匠与类型设计第43-59页
    3.1 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时代第44-46页
        3.1.1 以口语为主的日常交流第44-45页
        3.1.2 被宗教和统治阶层掌握的文字第45-46页
    3.2 设计意匠第46-51页
        3.2.1 美·用合一的意匠第46-48页
        3.2.2 创·造合一的意匠第48-49页
        3.2.3 人·物合一的意匠第49-51页
    3.3 等级森严的设计组织形式第51-55页
        3.3.1 物勒工名的工匠负责制第52-53页
        3.3.2 层级管理制度第53-55页
    3.4 类型设计第55-59页
        3.4.1 遵循阶级的身份设计第55-56页
        3.4.2 遵循范式的模块设计第56-59页
第4章 大众传播时代:设计业态与身份设计第59-81页
    4.1 占据强势地位的大众传播媒介第60-66页
        4.1.1 印刷媒介第60-63页
        4.1.2 广播和电视电影第63-65页
        4.1.3 媒介对于社会认知的强势塑造第65-66页
    4.2 由工业生产和大众传播所构筑的"稳定"生活第66-72页
        4.2.1 商品目录规定好的生活图景第67-70页
        4.2.2 由设计品建构的身份信息第70-71页
        4.2.3 追求利润最大化带来的设计审美改变第71-72页
    4.3 设计业态第72-77页
        4.3.1 设计师的职业化第72-74页
        4.3.2 设计专业教育的形成第74-76页
        4.3.3 从手工业行会到设计协会第76-77页
    4.4 反思:机器生产催生的消费社会第77-81页
        4.4.1 设计对消费社会的促进第77-78页
        4.4.2 中国现代消费社会的发展第78-79页
        4.4.3 过度消费的恶果第79-81页
第5章 分众传播时代:设计人群与共享设计第81-110页
    5.1 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传播方式第82-87页
        5.1.1 自媒体与数字传播第82-83页
        5.1.2 网络集群第83-84页
        5.1.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第84-87页
    5.2 后知识产权时代第87-93页
        5.2.1 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一般方式第87-89页
        5.2.2 知识所有权的确立第89-91页
        5.2.3 知识产权的消解第91-93页
    5.3 新技术条件下的设计发展第93-96页
        5.3.1 大数据第93-94页
        5.3.2 数字技术第94-95页
        5.3.3 3D打印第95-96页
    5.4 设计共享与服务第96-100页
        5.4.1 设计共享——重建公共话语第96-98页
        5.4.2 服务设计——重塑人与物的关系第98-100页
    5.5 设计主体身份碎片化第100-104页
        5.5.1 个人"智"造第100-103页
        5.5.2 设计协同第103-104页
    5.6 设计人群与设计社区第104-110页
        5.6.1 开源制造和设计人群第104-107页
        5.6.2 作为新组织形态的设计社区第107-110页
第6章 面向未来的设计第110-118页
    6.1 "叠加"状态下的设计未来第110-111页
    6.2 设计的公共责任第111-113页
    6.3 设计的人文关怀第113-114页
    6.4 设计的道德引导第114-116页
    6.5 结语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网络中异质性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下一篇:Salusin-β在高血压、血管损伤和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