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0页 |
第2章 布鲁氏菌融合蛋白的设计与评价 | 第20-30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20-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 结果 | 第22-27页 |
2.2.1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选取 | 第22页 |
2.2.2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免疫信息学参数预测 | 第22-25页 |
2.2.3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 | 第25-26页 |
2.2.4 布鲁氏菌多表位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构建 | 第26页 |
2.2.5 布鲁氏菌多表位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评价 | 第26-27页 |
2.3 讨论 | 第27-29页 |
2.3.1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选取 | 第27-28页 |
2.3.2 布鲁氏菌多表位融合蛋白的构建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布鲁氏菌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和评价 | 第30-52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0-42页 |
3.1.1 主要材料 | 第30-3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5-42页 |
3.2 结果 | 第42-49页 |
3.2.1 融合蛋白基因的合成 | 第42-43页 |
3.2.2 重组布鲁氏菌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43-44页 |
3.2.3 重组布鲁氏菌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44-45页 |
3.2.4 融合蛋白免疫原性鉴定 | 第45-48页 |
3.2.5 融合蛋白抗原性鉴定 | 第48-49页 |
3.3 讨论 | 第49-50页 |
3.3.1 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 | 第49页 |
3.3.2 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49-50页 |
3.3.3 融合蛋白免疫原性和抗原性鉴定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人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 第52-70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8页 |
4.1.1 主要材料 | 第52-55页 |
4.1.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55-57页 |
4.1.3 间接ELISA诊断效果评价 | 第57-58页 |
4.2 结果 | 第58-68页 |
4.2.1 血清样本基本信息 | 第58页 |
4.2.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58-62页 |
4.2.3 间接ELISA方法的评价结果 | 第62-65页 |
4.2.4 间接ELISA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效果评价 | 第65-68页 |
4.3 讨论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一种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 第70-86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70-75页 |
5.1.1 主要材料 | 第70-7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2-75页 |
5.2 结果 | 第75-83页 |
5.2.1 商品化磁纳米材料和荧光量子点表征 | 第75-76页 |
5.2.2 磁纳米生物探针的制备 | 第76-77页 |
5.2.3 荧光量子点生物探针制备 | 第77页 |
5.2.4 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77-81页 |
5.2.5 布鲁氏菌病快速诊断方法的效果评价 | 第81-83页 |
5.3 讨论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文献综述 | 第88-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