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实验技术与方法) | 第13-48页 |
1.1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概述 | 第13-25页 |
1.1.1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能量分辨 | 第14-16页 |
1.1.2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动量分辨 | 第16-22页 |
1.1.2.1 晶体中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受激发射 | 第17-18页 |
1.1.2.2 被激发电子从晶体内部运动到晶体表面 | 第18-19页 |
1.1.2.3 晶体中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而受激发射 | 第19-20页 |
1.1.2.4 三维体系中K_z的测量 | 第20-21页 |
1.1.2.5 角分辨光电子谱的探测深度 | 第21-22页 |
1.1.3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测量的物理内涵 | 第22-25页 |
1.2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装置 | 第25-34页 |
1.2.1 光源 | 第25-29页 |
1.2.1.1 惰性气体放电灯光源 | 第26-27页 |
1.2.1.2 激光光源 | 第27-28页 |
1.2.1.3 同步辐射光源 | 第28-29页 |
1.2.2 样品传输及测量系统 | 第29-32页 |
1.2.2.1 磁屏蔽系统 | 第29页 |
1.2.2.2 六维样品架 | 第29-30页 |
1.2.2.3 能量分析器 | 第30-32页 |
1.2.3 样品制备表征系统 | 第32-33页 |
1.2.4 真空系统 | 第33-34页 |
1.3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过程 | 第34-39页 |
1.3.1 样品处理 | 第34-35页 |
1.3.2 实验操作和测量 | 第35-36页 |
1.3.3 数据分析 | 第36-39页 |
1.3.3.1 Energy Distribution Curves-能量分布曲线(EDCs) | 第37页 |
1.3.3.2 Energy Distribution Curves-能量分布曲线(EDCs) | 第37-38页 |
1.3.3.3 Second Derivative Intensity Plot-二次微分谱(SDI) | 第38页 |
1.3.3.4 轨道的偏振选择性 | 第38-39页 |
1.3.3.5 电子结构所包含的其他信息 | 第39页 |
1.4 泵浦-探测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 第39-48页 |
1.4.1 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 | 第41-45页 |
1.4.2 超短脉冲激光的放大 | 第45-46页 |
1.4.3 超短脉冲激光的倍频 | 第46-48页 |
第二章 铁基超导体简介 | 第48-68页 |
2.1 超导的发现与探索 | 第48-52页 |
2.1.1 超导发现 | 第48-49页 |
2.1.2 BCS理论 | 第49-51页 |
2.1.3 高温超导体 | 第51-52页 |
2.2 晶格结构,物理特性和相图 | 第52-57页 |
2.3 铁基超导体与铜氧超导体的比较 | 第57-62页 |
2.3.1 晶体结构 | 第57-58页 |
2.3.2 相图 | 第58-59页 |
2.3.3 电子结构 | 第59-61页 |
2.3.4 超导配对对称性 | 第61-62页 |
2.4 NaFeAs电子结构简介 | 第62-64页 |
2.4.1 布里渊区 | 第62-63页 |
2.4.2 电子结构 | 第63-64页 |
2.5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 第64-68页 |
2.5.1 弱关联理论简介-巡游模型 | 第65-66页 |
2.5.2 强关联理论简介-局域模型 | 第66-68页 |
第三章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对NaFe_(1-x)Co_xAs电子结构的研究 | 第68-82页 |
3.1 引言 | 第68-69页 |
3.2 实验样品 | 第69-70页 |
3.3 实验条件 | 第70-7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71-75页 |
3.5 讨论 | 第75-80页 |
3.6 结论 | 第80-82页 |
第四章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对NaFe_(1-x)Cu_xAs电子结构的研究 | 第82-93页 |
4.1 引言 | 第82-84页 |
4.2 实验样品 | 第84-85页 |
4.3 实验条件 | 第8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85-90页 |
4.5 讨论 | 第90-91页 |
4.6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