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氢能及制氢技术概述 | 第10页 |
1.2 重整技术分类及各自特点 | 第10-12页 |
1.2.1 水蒸气重整 | 第10-11页 |
1.2.2 部分氧化重整和自热重整 | 第11-12页 |
1.2.3 新型重整技术 | 第12页 |
1.3 烃类水蒸气重整过程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仪器 | 第19-26页 |
2.1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 | 第19-20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1 氧化铈改性Ni-Co/Al_2O_3催化剂合成 | 第20页 |
2.2.2 氧化铈改性Ni-Co@SBA-15 催化剂合成 | 第20-21页 |
2.2.3 氧化铈改性Ni-Pt/SBA-15 催化剂合成 | 第21页 |
2.2.4 Tb掺杂氧化铈负载Pt催化剂合成 | 第21页 |
2.3 催化剂评价装置及方法 | 第21-24页 |
2.3.1 评价装置 | 第21-22页 |
2.3.2 产物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3.3 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4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24-26页 |
2.4.1 催化剂预处理 | 第24页 |
2.4.2 X射线衍射(XRD) | 第24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4页 |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4页 |
2.4.5 热分析(TG-DTA) | 第24-25页 |
2.4.6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氢气程序升温加氢(H_2-TPD) | 第25页 |
2.4.7 程序升温氧化 | 第25页 |
2.4.8 CO_2/NH_3程序升温脱附 | 第25页 |
2.4.9 拉曼光谱 | 第25页 |
2.4.10 XPS测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氧化铈改性Ni-Co/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研究 | 第26-43页 |
3.1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3.1.1 氧化铈改性对 12Ni-3Co/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2 水碳比对正十二烷转化率的影响 | 第30页 |
3.1.3 液相空速对正十二烷转化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4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正十二烷转化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催化剂物化性能表征 | 第32-42页 |
3.2.1 反应前催化剂物化性质 | 第32-39页 |
3.2.2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氧化铈改性Ni-Co/SBA-15 双金属催化剂研究 | 第43-72页 |
4.1 合金效应对催化正十二烷水蒸气重整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4.1.1 活性评价结果 | 第44-46页 |
4.1.2 反应前物相表征分析 | 第46-49页 |
4.1.3 反应后催化剂的物相表征 | 第49-54页 |
4.2 氧化铈改性Ni-Co合金催化剂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71页 |
4.2.1 活性评价结果 | 第54-56页 |
4.2.2 反应前催化剂的相关物化性质表征分析 | 第56-63页 |
4.2.3 反应后催化剂的相关物化性质表征分析 | 第63-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氧化铈改性Ni-Pt/SBA-15 双金属催化剂研究 | 第72-82页 |
5.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2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2-81页 |
5.2.1 活性评价 | 第72-75页 |
5.2.2 反应前催化剂物相表征分析 | 第75-79页 |
5.2.3 反应后催化剂分析 | 第79-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Tb掺杂氧化铈负载Pt催化剂研究 | 第82-97页 |
6.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2-83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3-96页 |
6.2.1 活性评价 | 第83-85页 |
6.2.2 物相表征分析 | 第85-92页 |
6.2.3 反应后催化剂表征 | 第92-9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附录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