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6-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2.1 关于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2.2 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演变与改革的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2.3 研究评述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成效与问题 | 第23-39页 |
3.1 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新一轮改革情况 | 第23-24页 |
3.2 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新一轮改革成效 | 第24-32页 |
3.2.1 促进了存贷业务快速发展 | 第25-26页 |
3.2.2 加大了信贷支农服务力度 | 第26-28页 |
3.2.3 优化了金融便民服务 | 第28-29页 |
3.2.4 加强了电子化建设 | 第29-30页 |
3.2.5 实施了多元化发展战略 | 第30页 |
3.2.6 提高了抵御风险能力 | 第30-31页 |
3.2.7 化解了历史包袱 | 第31-32页 |
3.3 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9页 |
3.3.1 所有者实质缺位 | 第33页 |
3.3.2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33-34页 |
3.3.3 决策体系履职不到位 | 第34页 |
3.3.4 监督体系缺乏独立性 | 第34-35页 |
3.3.5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3.3.6 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36页 |
3.3.7 行业管理体制不顺 | 第36-37页 |
3.3.8 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完整性受到挑战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完善江苏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措施 | 第39-45页 |
4.1 培育合格股东,真正明晰产权关系 | 第39页 |
4.2 优化股权结构,形成有效制衡 | 第39-40页 |
4.3 加强董事会建设,形成正确高效决策 | 第40页 |
4.4 加强监事会建设,形成强力有效监督 | 第40-41页 |
4.5 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效激励约束 | 第41页 |
4.6 落实各方责任,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 第41-42页 |
4.7 改革省联社模式,理顺行业管理体制 | 第42页 |
4.8 推进法规建设,依法保障各方利益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农村商业银行省级管理机构改革路径选择 | 第45-55页 |
5.1 农村商业银行省级管理机构改革路径分析 | 第45-46页 |
5.1.1 修正完善省联社 | 第45页 |
5.1.2 改制为行业协会 | 第45-46页 |
5.1.3 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 第46页 |
5.1.4 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控股公司 | 第46页 |
5.2 组建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控股公司的可行性 | 第46-47页 |
5.2.1 符合改革取向的选择 | 第46-47页 |
5.2.2 具有牢固的现实基础 | 第47页 |
5.3 组建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控股公司的优势 | 第47-48页 |
5.4 组建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控股公司的难点 | 第48-49页 |
5.5 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控股公司方案设计 | 第49-55页 |
5.5.1 改革目标与主要任务 | 第49页 |
5.5.2 拟筹建机构概况 | 第49-50页 |
5.5.3 注册资本 | 第50-51页 |
5.5.4 公司治理架构 | 第51页 |
5.5.5 服务重点 | 第51-53页 |
5.5.6 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