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兴区块致密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工程设计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世界能源及中国能源发展动态 | 第15页 |
1.1.1 能源格局发展动态 | 第15页 |
1.1.2 能源供需关系变化动态 | 第15页 |
1.2 我国的致密气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 | 第15-16页 |
1.2.1 我国致密气开发现状 | 第15-16页 |
1.2.2 我国致密气开发前景展望 | 第16页 |
1.3 致密气的开发方法 | 第16-17页 |
1.3.1 致密气开发常规流程 | 第16-17页 |
1.3.2 致密气开发常规流程优缺点分析 | 第17页 |
1.4 天然气的脱水方法及对比 | 第17-20页 |
1.4.1 天然气的脱水方法及原理 | 第17-19页 |
1.4.2 天然气脱水方法对比 | 第19-20页 |
1.5 课题背景 | 第20-23页 |
1.5.1 先导性试验工程气田概况 | 第20页 |
1.5.2 开发区块地形概况 | 第20-22页 |
1.5.3 先导性试验工程地理环境 | 第22-23页 |
1.6 课题涉及的建设区域条件 | 第23-25页 |
1.6.1 地理自然环境 | 第23-25页 |
1.7 课题来源及目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先导性试验工程的研究与设计 | 第27-73页 |
2.1 课题研究设计的基础 | 第27页 |
2.1.1 试验工程建设范围 | 第27页 |
2.1.2 试验工程建设内容 | 第27页 |
2.2 先导性试验规模 | 第27-28页 |
2.2.1 试验工程建设规模 | 第27-28页 |
2.3 站址比选 | 第28-29页 |
2.3.1 布站原则 | 第28页 |
2.3.2 站址选择 | 第28-29页 |
2.4 致密气处理流程的研究设计 | 第29-39页 |
2.4.1 流程模拟计算 | 第29-38页 |
2.4.2 水合物抑制剂的流程设计 | 第38-39页 |
2.5 集输站的设计 | 第39-42页 |
2.5.1 总工艺流程的确定 | 第39-40页 |
2.5.2 采气井场的设计 | 第40页 |
2.5.3 集输站的设计 | 第40-41页 |
2.5.4 站场布置设计 | 第41-42页 |
2.6 线路工程设计 | 第42-62页 |
2.6.1 布线方案 | 第42页 |
2.6.2 线路工程范围 | 第42-43页 |
2.6.3 管道设计条件 | 第43页 |
2.6.4 管道进站工艺研究 | 第43-44页 |
2.6.5 管线敷设的路由研究 | 第44-46页 |
2.6.6 管材的选用研究 | 第46-55页 |
2.6.7 管道敷设的研究设计 | 第55-56页 |
2.6.8 管道焊接与检验设计 | 第56页 |
2.6.9 管道的防腐设计 | 第56-58页 |
2.6.10 管道的阴极保护设计 | 第58-60页 |
2.6.11 线路的水工保护设计 | 第60-61页 |
2.6.12 输气管道的强度试验设计 | 第61页 |
2.6.13 管道附属工程设计 | 第61-62页 |
2.6.14 线路永久性征地和临时占地 | 第62页 |
2.7 工艺控制设计 | 第62-65页 |
2.7.1 致密气开发工艺控制要求 | 第62-63页 |
2.7.2 控制水平的设计 | 第63页 |
2.7.3 控制方案的设计 | 第63-64页 |
2.7.4 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 | 第64-65页 |
2.8 安全设施的研究设计 | 第65-73页 |
2.8.1 介质有害因素分析 | 第65页 |
2.8.2 自然危害分析 | 第65-66页 |
2.8.3 总体布局危害分析 | 第66页 |
2.8.4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2.8.5 安全设施和措施的设计 | 第67-73页 |
第三章 先导性试验工程效果分析 | 第73-79页 |
3.1 产气量及气样分析 | 第73-77页 |
3.1.1 产气量分析 | 第73页 |
3.1.2 气样分析 | 第73-77页 |
3.2 设计效果分析 | 第77-79页 |
3.2.1 设计流程分析 | 第77页 |
3.2.2 设计参数分析 | 第77-7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