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在电子传输层中加入添加剂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引言第8页
    1.2 钙钛矿晶体结构和相关性能第8-11页
        1.2.1 钙钛矿晶体结构和基本物理性质第8-10页
        1.2.2 钙钛矿光电性能第10-11页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第11-13页
        1.3.1 敏化结构第11-12页
        1.3.2 介孔超结构第12页
        1.3.3 常规平面结构第12页
        1.3.4 倒置平面结构第12-13页
    1.4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第13-17页
        1.4.1 一步溶液法第13-15页
        1.4.2 两步溶液法第15-16页
        1.4.3 气相辅助溶液法第16页
        1.4.4 真空蒸镀法第16-17页
    1.5 界面工程第17-18页
        1.5.1 界面材料-空穴传输层第17-18页
        1.5.2 界面材料-电子传输层第18页
    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第18页
    1.7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倒置平面结构中钙钛矿薄膜的制备第20-33页
    2.1 前言第20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21页
        2.2.1 所需实验材料第21页
        2.2.2 所需实验设备与仪器第21页
    2.3 钙钛矿薄膜的制备第21-32页
        2.3.1 一步溶液法第22-26页
        2.3.2 两步扩散法第26-30页
        2.3.3 一步法和两步法的比较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电子传输层中添加PEI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3-46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3.2.1 实验材料第33页
        3.2.2 实验仪器第33-34页
        3.2.3 器件的制备第34-35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5-45页
        3.3.1 添加不同浓度PEI的器件J-V特性第35-37页
        3.3.2 PEI作为阴极修饰层的器件J-V特性第37页
        3.3.3 添加PEI对PCBM迁移率的影响第37-39页
        3.3.4 原子力显微镜(AFM)形貌分析第39-42页
        3.3.5 添加不同浓度PEI的紫外可见吸收图第42-43页
        3.3.6 添加不同浓度PEI的PL光谱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电子传输层中添加PVK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6-57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实验材料第46页
        4.2.2 实验仪器第46页
        4.2.3 器件的制备第46-47页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7-56页
        4.3.1 添加不同浓度PVK的器件J-V特性第47-49页
        4.3.2 添加PVK对PCBM迁移率的影响第49-51页
        4.3.3 原子力显微镜(AFM)形貌分析第51-54页
        4.3.4 添加不同浓度PVK的紫外可见吸收图第54页
        4.3.5 添加不同浓度PVK的PL光谱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57-59页
    5.1 全文总结第57-58页
    5.2 工作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微型设施农业作业机械研发
下一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改性及电荷传输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