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10-11页 |
·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与统筹发展 | 第11页 |
·满足大众回归自然的生活需求 | 第11页 |
·研究动机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1-13页 |
·城乡统筹规划视角下观光农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 第12页 |
·创造具有地域乡土文化特色景观的观光农园 | 第12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与相关规划的有机衔接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发展概述 | 第16-3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观光 | 第16页 |
·郊区 | 第16页 |
·观光农业 | 第16-17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 | 第17-18页 |
·观光农业与观光农园的关系 | 第18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产生的背景 | 第18-19页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第18页 |
·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 第18-19页 |
·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的改善 | 第19页 |
·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 第19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业发展概况与研究概况 | 第19-28页 |
·国外发展概况与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国内发展概况与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的功能 | 第28-29页 |
·休闲观光功能 | 第28页 |
·体验参与功能 | 第28页 |
·生产与示范功能 | 第28页 |
·科普教育功能 | 第28页 |
·维护生态功能 | 第28-29页 |
·综合服务功能 | 第29页 |
·观光农园的特性及类型 | 第29-34页 |
·观光农园的特性 | 第29-30页 |
·观光农园的类型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的规划设计理论依据及原则 | 第34-41页 |
·观光农园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 第34-3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4页 |
·大都市环城游憩带理论 | 第34-35页 |
·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 第35页 |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 | 第35-36页 |
·景观美学理论 | 第36页 |
·植物群落理论 | 第36-37页 |
·旅游心理学理论 | 第3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7-38页 |
·观光农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38-41页 |
·生态性原则 | 第38页 |
·兼顾季节因素原则 | 第38-39页 |
·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 第39页 |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 第39页 |
·生态美学原则 | 第39-40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40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的规划设计研究 | 第41-65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的规划设计内容 | 第41-55页 |
·园区选址 | 第41-43页 |
·总体定位 | 第43-44页 |
·功能分区 | 第44-46页 |
·旅游产品及游线规划 | 第46-47页 |
·道路交通规划 | 第47-50页 |
·绿化景观规划 | 第50-52页 |
·生产栽培规划 | 第52-54页 |
·服务设施规划 | 第54-55页 |
·乡土景观在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设计中的运用 | 第55-59页 |
·乡土景观的含义 | 第55-56页 |
·乡土景观在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中的运用 | 第56-58页 |
·乡土景观在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 第58-59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在城乡空间整合的作用 | 第59-62页 |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 第59-60页 |
·拓展城市游憩空间 | 第60-61页 |
·增强地域文化特色 | 第61-62页 |
·大都市郊区观光农园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 第62-65页 |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 | 第62页 |
·与区域规划的协调 | 第62页 |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实证案例——西安市临潼石榴休闲观光园规划与设计 | 第65-83页 |
·规划区概况 | 第65-67页 |
·项目概况 | 第65-66页 |
·SWOT分析 | 第66-67页 |
·规划设计总则 | 第67-68页 |
·规划总体定位 | 第67-68页 |
·规划目标 | 第68页 |
·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 | 第68-73页 |
·空间结构规划 | 第69页 |
·功能分区规划 | 第69-73页 |
·旅游项目策划与创意 | 第73-75页 |
·科普教育类项目 | 第73页 |
·观赏娱乐类项目 | 第73-74页 |
·参与体验类项目 | 第74页 |
·康体休闲类项目 | 第74页 |
·休闲度假类项目 | 第74-75页 |
·绿化景观规划 | 第75-77页 |
·植物种类选择 | 第75-76页 |
·植物造景方式 | 第76-77页 |
·旅游配套系统规划 | 第77-83页 |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第77-78页 |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78-81页 |
·基础设施规划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图表附录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