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3-14页 |
1 引言 | 第14-1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17-21页 |
2.1 质粒、菌株与细胞系 | 第17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7-21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1-36页 |
3.1 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 第21-22页 |
3.1.1 C2C12细胞的培养 | 第21页 |
3.1.2 脂质体转染 | 第21页 |
3.1.3 G418筛选 | 第21-22页 |
3.2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2-25页 |
3.2.1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22页 |
3.2.2 PCR产物胶回收 | 第22-23页 |
3.2.3 PCR产物及载体的双酶切 | 第23页 |
3.2.4 双酶切产物胶回收 | 第23页 |
3.2.5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 第23-24页 |
3.2.6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24页 |
3.2.7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4-25页 |
3.2.8 挑单克隆 | 第25页 |
3.2.9 小提质粒及酶切鉴定 | 第25页 |
3.2.10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 | 第25页 |
3.2.11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25页 |
3.3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Lμciferase | 第25-26页 |
3.4 细胞增殖实验 | 第26页 |
3.5 流式细胞术(PI单染测细胞周期) | 第26-27页 |
3.6 DAPI染色 | 第27页 |
3.7 RNA提取与反转录 | 第27-30页 |
3.7.1 细胞中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3.7.2 Oligo(d T)引物反转录 | 第28页 |
3.7.3 茎环引物法反转录 | 第28-29页 |
3.7.4 QPCR | 第29-30页 |
3.8 免疫共沉淀(CO-IP)与Western Blotting | 第30-33页 |
3.8.1 细胞核蛋白的提取 | 第30页 |
3.8.2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30页 |
3.8.3 免疫共沉淀(CO-IP) | 第30-31页 |
3.8.4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 | 第31-33页 |
3.9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 第33-35页 |
3.9.1 准备CHIP样品 | 第33-35页 |
3.9.2 CHIP-QPCR | 第35页 |
3.10 统计学分析 | 第35-36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6-50页 |
4.1 miR-29a靶向cyclin D2调控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 | 第36-43页 |
4.1.1 miR-29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6-38页 |
4.1.2 miR-29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3 miR-29a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 第39页 |
4.1.4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29a打靶的下游靶基因 | 第39-40页 |
4.1.5 miR-29a与cyclin D23’-UTR结合 | 第40-41页 |
4.1.6 miR-29a对cyclin D2蛋白及m RNA水平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 GATA4招募PCG蛋白下调miR-29a表达,上调cyclin D2表达 | 第43-48页 |
4.2.1 GATA4对miR-29a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GATA4与PCG蛋白在细胞内相互作用 | 第44-45页 |
4.2.3 GATA4将Polycomb家族蛋白招募到miR-29a的启动子区域 | 第45-47页 |
4.2.4 GATA4对cyclin D2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 C2C12分化过程中,GATA4与PCG蛋白不结合到miR-29a的启动子上 | 第48-50页 |
5 讨论 | 第50-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8 文献综述 miR-29 家族的角色:调节、功能及信号 | 第60-77页 |
简介 | 第60-61页 |
8.1 miR-29 及其调控 | 第61-62页 |
8.2 miR-29 作为肿瘤抑制因子 | 第62-67页 |
8.2.1 miR-29 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 | 第62-64页 |
8.2.2 miR-29 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分化中的作用 | 第64-65页 |
8.2.3 miR-29 在癌细胞转移和侵袭中的作用 | 第65-66页 |
8.2.4 miR-29 和癌症的化学敏感性 | 第66-67页 |
8.3 miR-29 作为肿瘤促进剂的功能 | 第67-68页 |
8.4 miR-29 的靶基因 | 第68-69页 |
8.5 miR-29 调控的信号通路 | 第69-70页 |
8.6 结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