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离子液体的发展史及现状 | 第11-12页 |
1.2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2-14页 |
1.2.1 离子液体在液-液萃取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2 离子液体在纤维素中的应用 | 第13页 |
1.2.3 离子液体在CO_2吸收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4 离子液体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3 离子液体在有机催化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1.4 本文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胍类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双香豆素及其衍生物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2.3.1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2 不同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反应底物的扩展 | 第25-27页 |
2.3.4 放大反应和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 | 第27-28页 |
2.3.5 反应机理研究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醇胺类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氧杂蒽二酮类化合物 | 第31-39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3.3.1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反应底物的扩展 | 第35-36页 |
3.3.4 放大反应和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 | 第36-37页 |
3.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促进的一锅法多组分反应合成丙炔胺 | 第39-47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40-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4.3.1 不同离子液体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2 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3 底物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4.3.4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5 反应底物的扩展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甜菜碱离子液体催化的HANTZSCH反应合成吖啶二酮 | 第47-53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5.2.3 实验步骤 | 第4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5.3.1 不同离子液体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2 离子液体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0页 |
5.3.4 反应底物的扩展 | 第50-51页 |
5.3.5 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 | 第51-52页 |
5.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附录 离子液体及部分产物的核磁图谱 | 第6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