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组织工程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9-11页 |
| ·组织工程的概念与优点 | 第9-10页 |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概念 | 第10页 |
| ·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 | 第10-11页 |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 ·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的评价方法 | 第13-15页 |
| ·材料的化学性质 | 第13-14页 |
| ·三维结构 | 第14页 |
| ·机械性能 | 第14页 |
| ·生物相容性评价 | 第14-15页 |
| ·降解性能 | 第15页 |
| ·组织工程支架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仿生纳米纤维结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16页 |
| ·静电纺丝技术 | 第16-20页 |
| ·静电纺丝技术简介 | 第16-17页 |
| ·静电纺丝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 ·静电纺丝技术原理与装置 | 第18-19页 |
| ·静电纺丝技术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 ·组织工程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 ·本实验的目的、思路方法与意义 | 第20-24页 |
| ·本实验选用材料的依据 | 第20-21页 |
| ·本实验采用方法的依据 | 第21-22页 |
| ·本实验的目的与思路 | 第22-23页 |
| ·本实验的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纯类人胶原蛋白与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初试 | 第24-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与研究 | 第29-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30-37页 |
| 第四章 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交联与形貌观察 | 第37-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38-42页 |
| 第五章 交联后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42-55页 |
| ·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 | 第42-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43-47页 |
| ·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 第47-49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48-49页 |
| ·机械性能测试——拉力测试(Tensile test) | 第49-5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50-52页 |
| ·体外降解实验(In vitro degradation) | 第52-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53-55页 |
| 第六章 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 第55-61页 |
| ·原代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提取、培养与形态观察 | 第55-5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 ·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 ·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 第57-6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58-61页 |
| 第七章 类人胶原蛋白-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61-66页 |
|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 ·实验结果 | 第62-6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