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3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3.4 研究述评 | 第20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与基本原理 | 第23-28页 |
2.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 | 第23-24页 |
2.1.1 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 第23页 |
2.1.2 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 | 第23-24页 |
2.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运营模式 | 第24-25页 |
2.2.1 以政府公共部门为主导的公共农业服务模式 | 第24页 |
2.2.2 以农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 第24页 |
2.2.3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力量的服务模式 | 第24-25页 |
2.2.4 以涉农市场为重要平台的服务模式 | 第25页 |
2.2.5 传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 | 第25页 |
2.3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 第25-28页 |
2.3.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第26页 |
2.3.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第26页 |
2.3.3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第26-27页 |
2.3.4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保障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苏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第28-41页 |
3.1 苏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 第28-32页 |
3.1.1 苏州农业现代化取得的成就 | 第28-30页 |
3.1.2 苏州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探索 | 第30-32页 |
3.2 苏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2-36页 |
3.2.1 指标选择及其说明 | 第32-33页 |
3.2.2 模型方法 | 第33-36页 |
3.2.3 分析结果 | 第36页 |
3.3 苏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36-41页 |
3.3.1 政策瓶颈:政策落实不到位,操作性不强 | 第36-37页 |
3.3.2 金融瓶颈:金融产品单一,运行机制不灵活 | 第37-38页 |
3.3.3 人才瓶颈:人才严重匮乏,专业人员短缺 | 第38-39页 |
3.3.4 物流瓶颈:物流体系尚未形成,质量安全有待提升 | 第39-40页 |
3.3.5 中介组织瓶颈:专业化程度低,对农业贡献率有限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 | 第41-45页 |
4.1 荷兰 | 第41-42页 |
4.2 日本 | 第42页 |
4.3 台湾 | 第42-43页 |
4.4 以色列 | 第43页 |
4.5 总结与对苏州的启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完善苏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 第45-51页 |
5.1 政策支持、鼓励制度创新 | 第45-46页 |
5.1.1 健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 第45页 |
5.1.2 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 第45-46页 |
5.2 推动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 第46-47页 |
5.2.1 推进金融创新,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 第46-47页 |
5.2.2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拓展“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 | 第47页 |
5.3 培育人才体系、拓宽队伍建设 | 第47-48页 |
5.3.1 建立一支可以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匹配的人才体系 | 第47-48页 |
5.3.2 营造农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 第48页 |
5.4 培育流通主体,重视农产品市场建设 | 第48-49页 |
5.4.1 培育流通主体,提高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运作能力和服务能力 | 第48-49页 |
5.4.2 重视农产品市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 | 第49页 |
5.5 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强化服务能力 | 第49-51页 |
5.5.1 完善对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 | 第49-50页 |
5.5.2 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与行业协会的地位 | 第50页 |
5.5.3 注重农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