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晋商消费形态的历史考察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成果综述 | 第8-12页 |
三、消费形态的界定 | 第12页 |
四、基本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明清晋商消费形态形成的背景分析 | 第14-30页 |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第14-21页 |
一、自然环境 | 第14-18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14-15页 |
(二)资源条件 | 第15-16页 |
(三)气候、植被条件 | 第16-18页 |
二、人文环境 | 第18-21页 |
(一)人口因素 | 第18页 |
(二)生活环境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晋商形成的特点 | 第21-26页 |
一、政治方面 | 第21-23页 |
(一)开中法 | 第21-22页 |
(二)随军贸易 | 第22-23页 |
二、经济方面 | 第23-25页 |
(一)顶身股制 | 第23-24页 |
(二)商人会馆 | 第24-25页 |
三、其他方面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晋商独特的观念 | 第26-30页 |
一、晋商的心态 | 第26-27页 |
二、文化信仰 | 第27-28页 |
三、晋商的教育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明清晋商消费形态的透视 | 第30-51页 |
第一节 商业性消费 | 第30-36页 |
一、工商业投资 | 第30-33页 |
二、土地投资 | 第33-34页 |
三、劳务和赋税支出 | 第34-36页 |
(一)晋商的劳务支出 | 第34-35页 |
(二)晋商的赋税支出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生活性消费 | 第36-43页 |
一、基本生活消费 | 第36-40页 |
(一)晋商的服饰 | 第37-38页 |
(二)晋商的饮食 | 第38页 |
(三)晋商的住房 | 第38-40页 |
二、婚丧嫁娶消费 | 第40-41页 |
三、休闲娱乐消费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发展性消费 | 第43-51页 |
一、官场投资消费 | 第43-46页 |
二、教育消费投资 | 第46-48页 |
三、社会慈善事业消费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明清晋商消费形态的历史反思 | 第51-61页 |
第一节 政治方面 | 第51-54页 |
一、官商合体家族的出现 | 第51-52页 |
二、与政治的关联 | 第52-54页 |
第二节 经济方面 | 第54-56页 |
一、晋商自身的发展 | 第54-55页 |
二、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三、畸形的经济 | 第56页 |
第三节 社会方面 | 第56-61页 |
一、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第57-58页 |
二、传播了优秀的晋商文化 | 第58页 |
三、奢侈消费的后果 | 第58-61页 |
余论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72页 |
附录一 晋商服饰图 | 第62-63页 |
附录二 晋商饮食图 | 第63-65页 |
附录三 晋商出行车辆图 | 第65-66页 |
附录四 晋商大院图 | 第66-67页 |
附录五 清朝山西商人之商路示意图 | 第67-68页 |
附录六 近代山西票号分布示意图 | 第68-69页 |
附录七 山西范氏家族部分人物职衔表 | 第69-70页 |
附录八 山西范氏家族家谱图 | 第70-71页 |
附录九 山西王氏家族(西支)重要人物名录 | 第71-7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