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镁复盐法去除工业废水中硫酸盐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硫酸盐废水的来源 | 第9-10页 |
1.3 硫酸盐废水的危害 | 第10页 |
1.4 硫酸根去除方法研究 | 第10-14页 |
1.4.1 物理法 | 第10-12页 |
1.4.2 生物法 | 第12-13页 |
1.4.3 化学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 | 第15-16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6.2 技术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复盐法去除硫酸根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 第16-30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16-18页 |
2.1.1 传统沉淀法的原理 | 第16-18页 |
2.1.2 复盐沉淀法的原理及应用 | 第18页 |
2.2 水滑石的应用与特性 | 第18-21页 |
2.2.1 水滑石的性质 | 第18-20页 |
2.2.2 水滑石的应用 | 第20-21页 |
2.2.3 水滑石的合成 | 第21页 |
2.3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1-27页 |
2.3.1 试验水样 | 第21-22页 |
2.3.2 试验测定方法和设备 | 第22-27页 |
2.4 试验的基本流程 | 第27-30页 |
2.4.1 复盐选取的基本流程 | 第27页 |
2.4.2 模拟废水的基本试验流程 | 第27-29页 |
2.4.3 实际废水的试验基本流程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复盐组合方案的选择 | 第30-39页 |
3.1 药物性质及应用 | 第30-33页 |
3.2 复盐处理效果研究 | 第33-36页 |
3.2.1 氢氧化钙 | 第33-34页 |
3.2.2 氢氧化钙与氯化钙 | 第34-35页 |
3.2.3 氢氧化钙与氯化铝 | 第35页 |
3.2.4 氢氧化镁与硝酸铝 | 第35-36页 |
3.3 铝镁复盐法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模拟废水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4.1 Mg(OH)_2 投加量 | 第39-40页 |
4.2 Al~(3+)投加量 | 第40-41页 |
4.3 反应时间 | 第41-42页 |
4.4 反应温度 | 第42-43页 |
4.5 SO_4~(2-)初始浓度 | 第43-44页 |
4.6 正交试验 | 第44-45页 |
4.7 实验沉淀物的XRD分析 | 第4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实际废水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5.1 工业废水的性质 | 第47页 |
5.2 Mg(OH)_2 投加量 | 第47-48页 |
5.3 Al~(3+)投加量 | 第48-49页 |
5.4 反应时间 | 第49-50页 |
5.5 反应温度 | 第50-51页 |
5.6 COD及氨氮去除效果 | 第5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