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数据传输技术论文

无线中继通信中的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MIMO技术第13-14页
        1.1.2 协作中继第14-16页
    1.2 研究现状概述第16-18页
    1.3 研究主要贡献及组织结构第18-20页
        1.3.1 论文主要贡献第18-19页
        1.3.2 论文组织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无线中继通信波束形成的基本理论第20-29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无线通信系统第20-23页
        2.2.1 无线衰落信道第21-22页
        2.2.2 系统性能指标第22-23页
            2.2.2.1 容量或者可达速率第22页
            2.2.2.2 信噪比第22-23页
            2.2.2.3 中断概率第23页
            2.2.2.4 MMSE第23页
    2.3 协作中继网络第23-28页
        2.3.1 网络编码(NC)第23-24页
        2.3.2 中继技术第24-25页
        2.3.3 中继通信系统模型第25-27页
            2.3.3.1 单向中继第25-26页
            2.3.3.2 双向中继第26-27页
        2.3.4 波束形成技术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多组用户双向MIMO中继系统中的波束形成第29-52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系统模型第30-33页
    3.3 中继波束形成优化第33-46页
        3.3.1 和速率最大化第33-37页
        3.3.2 基于POTDC算法的最小用户速率最大化第37-41页
        3.3.3 基于改进的Dinkelbach-Type算法的最小用户速率最大化第41-45页
        3.3.4 中继发射功率最小化第45-46页
    3.4 性能仿真第46-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双向MIMO中继系统中的安全波束形成第52-64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系统模型第52-56页
    4.3 基于SCA算法的安全和速率最大化第56-58页
    4.4 基于安全约束下的和速率最大化第58-60页
    4.5 性能仿真第60-63页
    4.6 总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总结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D-LTE集群系统的快速随机接入机制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预编码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