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缝隙腐蚀机理及规律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缝隙腐蚀相关概念 | 第9页 |
1.2.2 缝隙腐蚀机理及规律 | 第9-10页 |
1.2.3 缝隙腐蚀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1.2.4 缝隙腐蚀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5 缝隙腐蚀的防护措施 | 第14页 |
1.3 阵列电极在缝隙腐蚀中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阵列电极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1.3.2 阵列电极在腐蚀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阵列电极在缝隙腐蚀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酸性环境中P110钢缝隙腐蚀敏感性研究 | 第19-29页 |
2.1 引言 | 第19-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2.1 试样与环境 | 第21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21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21-22页 |
2.3 P110钢缝隙腐蚀敏感性研究 | 第22-24页 |
2.3.1 温度对缝隙腐蚀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缝隙对P110钢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 P110钢缝隙腐蚀形貌分析 | 第24-26页 |
2.4.1 缝隙对P110钢腐蚀形貌影响 | 第24页 |
2.4.2 缝隙中不同位置腐蚀形貌 | 第24-26页 |
2.5 P110钢缝隙腐蚀产物分析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酸性环境中P110钢缝隙腐蚀电化学机理研究 | 第29-42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3.2.1 试样与环境 | 第29-30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30页 |
3.2.3 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3.3 P110钢缝隙腐蚀电化学研究 | 第31-38页 |
3.3.1 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 | 第31-33页 |
3.3.2 动电位极化分析 | 第33-35页 |
3.3.3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分析 | 第35-38页 |
3.4 P110钢缝隙腐蚀形貌分析 | 第38-40页 |
3.5 缝隙腐蚀模型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酸性环境中缓蚀剂对P110钢缝隙腐蚀缓蚀机制研究 | 第42-57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4.2.1 试样与环境 | 第43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3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4.3 曼尼希碱类缓蚀剂抑制P110钢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 第44-49页 |
4.3.1 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44-46页 |
4.3.2 动电位极化分析 | 第46-47页 |
4.3.3 腐蚀形貌分析 | 第47-48页 |
4.3.4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析 | 第48-49页 |
4.4 咪唑啉类缓蚀剂抑制P110钢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 第49-54页 |
4.4.1 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49-51页 |
4.4.2 动电位极化分析 | 第51-52页 |
4.4.3 腐蚀形貌分析 | 第52-53页 |
4.4.4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析 | 第53-54页 |
4.5 两种缓蚀剂缓蚀机理分析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