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止痛颗粒治疗偏头痛血虚风动证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理论研究 | 第14-22页 |
| 1 偏头痛从血虚风动论治的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 1.1 肝的生理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 | 第14页 |
| 1.2 内风含义及临床表现 | 第14-15页 |
| 1.3 头痛与肝风的联系 | 第15页 |
| 1.4 血虚风动的含义 | 第15页 |
| 1.5 血虚风动导致偏头痛机理 | 第15-16页 |
| 1.6 偏头痛血虚风动证的表现和治法 | 第16页 |
| 2 偏头痛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 | 第16-22页 |
| 2.1 偏头痛病因 | 第16-18页 |
| 2.2 偏头痛发病机理研究 | 第18-19页 |
| 2.3 偏头痛西医治疗研究 | 第19-22页 |
| 临床研究 | 第22-42页 |
| 1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2-26页 |
| 1.1 偏头痛诊断标准 | 第22-24页 |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4页 |
| 1.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4-25页 |
| 1.4 试验病例中止、剔除、脱落标准 | 第25-26页 |
| 2 观察方法 | 第26-29页 |
| 2.1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 2.2 知情同意 | 第26页 |
| 2.3 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案 | 第26-27页 |
| 2.4 治疗过程 | 第27-29页 |
| 3 观测项目 | 第29-30页 |
| 3.1 观测时点 | 第29页 |
| 3.2 诊断及筛选指标 | 第29页 |
| 3.3 有效性观查指标 | 第29页 |
| 3.4 安全性观查指标 | 第29-30页 |
| 3.5 不良事件 | 第30页 |
| 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30-32页 |
| 4.1 偏头痛临床疗效判定: | 第30-31页 |
| 4.2 头痛VAS评分 | 第31页 |
| 4.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 第31-32页 |
| 4.4 服用止痛药情况比较 | 第32页 |
| 5 试验流程 | 第32页 |
| 6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 7 结果 | 第32-42页 |
| 7.1 一般临床资料情况 | 第32-35页 |
| 7.2 有效性分析: | 第35-39页 |
| 7.3 安全性分析 | 第39-40页 |
| 7.4 小结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46页 |
| 1 息风止痛颗粒药物研究 | 第42-43页 |
| 2 疗效分析 | 第43-45页 |
| 3 本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文献综述 | 第52-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