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世界史论文--通史论文--文化史论文

G.E.R劳埃德的中希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摘要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劳埃德其人及其研究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1.3 中希学研究起源及其发展第15-19页
        1.3.1 比较科学与医学第17页
        1.3.2 比较哲学第17-18页
        1.3.3 比较文学第18-19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中希学研究在劳埃德思想中的地位第21-27页
    2.1 作为早期希腊科学之检验第22-23页
    2.2 作为古代社会独特性之发现第23-25页
    2.3 作为新问题提出之基础第25-27页
第三章 劳埃德中希学研究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第27-36页
    3.1 中希学研究的可能性第27-31页
        3.1.1 理解古代世界的可能性第27-29页
        3.1.2 比较研究的可能性第29-31页
    3.2 劳埃德中希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第31-36页
        3.2.1 参与者的角度第31-32页
        3.2.2 理论负载的普遍第32-33页
        3.2.3 待修正的答案第33-34页
        3.2.4 危险的二分法第34-36页
第四章 劳埃德的中希学研究之实践第36-50页
    4.1 中希科学与哲学比较第36-40页
        4.1.1 由同趋异第36-37页
        4.1.2 同中见异第37-39页
        4.1.3 社会语境第39-40页
    4.2 跨文化普适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第40-44页
        4.2.1 研究风格第41-43页
        4.2.2 现象的多维度性第43-44页
    4.3 劳埃德的现代反思第44-50页
        4.3.1 大学与教育第45-46页
        4.3.2 人性与人权第46-48页
        4.3.3 对民主的批判第48-50页
第五章 劳埃德中希学研究之价值取向第50-54页
    5.1 反普遍化的研究第50-51页
    5.2 反碎片化的研究第51-52页
    5.3 反单向化的研究第52-53页
    5.4 对社会语境的研究第53-54页
结语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韩国“87年体制”
下一篇:瓜岛战役后的日军军事战略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