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理论探讨 | 第10-25页 |
| 1 传统医学对血虚证的认识 | 第10-11页 |
| ·血虚证的概念及病机演变 | 第10-11页 |
| ·血虚与妇科病证的关系 | 第11页 |
| 2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血管内皮的生理病理概况 | 第11-13页 |
| ·血管内皮与妇科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 ·血管内皮与月经病 | 第13-14页 |
| ·血管内皮与妊娠病 | 第14-15页 |
| ·血管内皮与妇科杂病 | 第15-16页 |
| 3 四物汤的研究概况 | 第16-25页 |
| ·四物汤的渊流发展 | 第16-17页 |
| ·四物汤的组方配伍 | 第17-18页 |
| ·四物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18-21页 |
| ·四物汤的促进造血作用 | 第18-19页 |
| ·四物汤的抗凝作用 | 第19页 |
| ·四物汤免疫调节和抗辐射作用 | 第19-20页 |
| ·四物汤调节子宫平滑肌和改善微循环作用 | 第20-21页 |
| ·其它作用 | 第21页 |
| ·四物汤中单味药改善血管内皮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 ·四物汤妇科临床应用近况 | 第22-25页 |
| 实验研究 | 第25-3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 ·药材 | 第25页 |
| ·试剂 | 第25页 |
| ·仪器 | 第25-26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分组 | 第26页 |
| ·药物制备 | 第26页 |
| ·给药方法 | 第26页 |
| ·动物模型制备 | 第26页 |
| ·观察指标 | 第26-27页 |
| ·一般状况 | 第26-27页 |
| ·血液常规学检测 | 第27页 |
| ·血液流变学检测 | 第27页 |
| ·血管内皮因子检测 | 第27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7-38页 |
| ·动物一般状况 | 第27-28页 |
| ·四物汤及其拆方对血虚大鼠血色素(Hb)的影响 | 第28页 |
| ·四物汤及其拆方对血虚大鼠脏体比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四物汤及其拆方对血虚大鼠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29-35页 |
| ·对血虚大鼠肝组织中NO、ET、CGRP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对血虚大鼠血液中NO、ET、CGRP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对血虚大鼠肺组织中NO、ET、CGRP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影响 | 第33-35页 |
| ·四物汤及其拆方对血虚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 第35-38页 |
| ·对血虚大鼠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血虚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数的影响 | 第36-38页 |
| 讨论 | 第38-44页 |
| 1 四物汤拆方依据 | 第38页 |
| 2 血虚证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38-39页 |
| 3 对各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对大鼠血色素的影响 | 第40页 |
| ·对大鼠脏体比值的影响 | 第40页 |
| ·对大鼠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对大鼠血流变的影响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发表文章 | 第53-58页 |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第58-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