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模式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界定及相关基础理论 | 第15-18页 |
一、P2P网络借贷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一) P2P网络借贷定义 | 第15页 |
(二) P2P网络借贷特点 | 第15-16页 |
二、P2P网络借贷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18页 |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二) 混沌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现状与主要模式 | 第18-40页 |
一、国外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二、国外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 第19-23页 |
(一) Zopa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 第19-22页 |
(二) SoFi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 第22-23页 |
三、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 第23-34页 |
(一)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二)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三)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趋势 | 第32-34页 |
四、我国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 第34-37页 |
(一) 拍拍贷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 第34-35页 |
(二) 陆金所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 第35-37页 |
五、国内外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风险及形成原因 | 第40-47页 |
一、刚性兑付引发的风险 | 第40-43页 |
(一) 信用风险 | 第40-41页 |
(二) 市场风险 | 第41-42页 |
(三) 流动性风险 | 第42-43页 |
二、法律制定与监管实施引发的风险 | 第43-44页 |
(一) 法律风险 | 第43-44页 |
(二) 监管风险 | 第44页 |
三、操作技术引发的风险 | 第44-45页 |
(一) 管理风险 | 第44-45页 |
(二) 技术风险 | 第45页 |
四、信任危机引发的风险及其他风险 | 第45-47页 |
(一) 传染性风险 | 第45-46页 |
(二) 其他风险 | 第46-47页 |
第五章 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防范的建议 | 第47-53页 |
一、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防范外部机制建设 | 第47-49页 |
(一) 政府监管部门风险防范建议 | 第47-49页 |
(二) 行业自律组织风险防范建议 | 第49页 |
二、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防范内部机制建设 | 第49-53页 |
(一) 运营方风险防范建议 | 第49-51页 |
(二) 投资者风险防范建议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3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