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中切换参数自优化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页 |
·研究生期间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14-27页 |
·自主网络管理 | 第14-16页 |
·自主网络管理特征 | 第14-15页 |
·自主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自主网络管理特点 | 第16页 |
·LTE无线接入网 | 第16-22页 |
·LTE简介 | 第16-17页 |
·LTE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LTE系统架构 | 第18-19页 |
·EPC与E-UTRAN功能划分 | 第19-20页 |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 | 第20-21页 |
·LTE网络物理资源块 | 第21-22页 |
·LTE切换流程 | 第22-25页 |
·控制平面的切换处理 | 第22-24页 |
·用户平面的切换处理 | 第24-25页 |
·切换参数优化自主控制环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以负载均衡为目标的分布式切换参数自优化 | 第27-44页 |
·引言 | 第27页 |
·负载均衡控制器 | 第27-29页 |
·负载函数定义 | 第29-30页 |
·负载均衡算法 | 第30-35页 |
·信息交换的触发方式 | 第30页 |
·负载均衡算法流程 | 第30-35页 |
·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35-43页 |
·系统仿真方法与建模 | 第35-37页 |
·QualNet仿真软件 | 第37-38页 |
·仿真环境设置 | 第38-40页 |
·切换门限差值有效范围 | 第40-42页 |
·切换参数优化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以关键性能指标调控为目标的切换参数自优化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页 |
·线性回归模型 | 第44-46页 |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4-45页 |
·—元线性回归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45-46页 |
·基于统计学习的切换参数自优化流程 | 第46-47页 |
·KPI与RRM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关键性能指标定义 | 第47页 |
·仿真和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切换门限差值自优化算法 | 第49-52页 |
·自优化算法约束模型 | 第49-50页 |
·HM之间的比例关系 | 第50页 |
·ΔHM_(ij)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迭代优化步骤 | 第51-52页 |
·关键性能指标迭代优化仿真 | 第52-53页 |
·两种切换参数自优化机制的比较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论文总结 | 第55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55-57页 |
缩略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