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原核表达宿主的筛选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第10-12页
        1.1.1 原核表达系统第10-11页
        1.1.2 真核表达系统第11-12页
        1.1.3 无细胞表达系统第12页
    1.2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研究第12-15页
        1.2.1 基因敲除策略第14-15页
    1.3 质粒转化方法研究第15-18页
        1.3.1 常用转化方法第15-16页
        1.3.2 显微注射法第16-17页
            1.3.2.1 显微注射法简介第16-17页
            1.3.2.2 显微注射法主要优缺点第17页
        1.3.3 枯草芽孢杆菌常用载体第17-18页
            1.3.3.1 可复制质粒第17页
            1.3.3.2 噬菌体第17页
            1.3.3.3 整合型质粒第17-18页
    1.4 本实验目的意义和主要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目的意义第18-19页
        1.4.2 主要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5页
    2.1 原核表达宿主的筛选第20-26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20-22页
            2.1.1.1 菌株第20页
            2.1.1.2 主要试剂第20页
            2.1.1.3 常用溶液剂缓冲液第20-21页
            2.1.1.4 培养基第21页
            2.1.1.5 主要仪器第21-22页
        2.1.2 方法与步骤第22-26页
            2.1.2.1 牛奶培养基初步筛选不产蛋白酶的菌株第22页
            2.1.2.2 福林酚法测定蛋白酶酶活第22-25页
            2.1.2.3 革兰氏染色初步观察菌株第25-26页
    2.2 枯草芽孢杆菌HS-A38中蛋白酶基因序列分析及克隆第26-30页
        2.2.1 材料与仪器第26-27页
            2.2.1.1 菌株及质粒第26页
            2.2.1.2 主要试剂第26页
            2.2.1.3 主要溶液和缓冲液第26页
            2.2.1.4 培养基第26页
            2.2.1.5 主要仪器第26-27页
            2.2.1.6 主要软件及数据库第27页
        2.2.2 方法与步骤第27-30页
            2.2.2.1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28页
            2.2.2.2 引物的设计第28-29页
            2.2.2.3 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的PCR扩增第29-30页
    2.3第30-35页
        2.3.1 电转化导入质粒第30-31页
            2.3.1.1 菌株与质粒第30页
            2.3.1.2 主要试剂第30页
            2.3.1.3 特异引物第30-31页
            2.3.1.4 主要溶液和缓冲液第31页
            2.3.1.5 培养基第31页
            2.3.1.6 主要仪器第31页
        2.3.2 方法与步骤第31-35页
            2.3.2.1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1-32页
            2.3.2.2 电转化第32-33页
            2.3.2.3 菌落PCR第33-34页
            2.3.2.4 质粒的提取第34-35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5-44页
    3.1 原核表达宿主的筛选第35-37页
        3.1.1 菌株抑菌活性实验结果第35页
        3.1.2 牛奶培养基初步筛选不产蛋白酶的菌株第35页
        3.1.3 革兰氏染色结果第35-36页
        3.1.4 蛋白酶活力测定结果第36-37页
    3.2 枯草芽孢杆菌HS-A38中蛋白酶基因序列分析及克隆第37-40页
        3.2.1 枯草芽孢杆菌HS-A38中蛋白酶基因序列分析第37-39页
        3.2.2 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的PCR扩增第39-40页
    3.3 电转化第40-44页
        3.3.1 电转化导入质粒pHT-43-结果第40页
        3.3.2 枯草芽孢杆菌HS-A38菌株电转化条件的优化第40-44页
            3.3.2.1 不同电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41页
            3.3.2.2 转化产物含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1-42页
            3.3.2.3 感受态与质粒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2-43页
            3.3.2.4 菌落PCR检测第43-44页
第四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β-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性的序列—结构—功能关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下一篇:西藏荣玛地区龙格组下段腕足动物化石时代意义及其古生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