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水氮优化利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30页
     ·小麦/玉米产量第17-20页
     ·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第20-24页
     ·小麦/玉米氮素吸收规律第24-26页
     ·小麦/玉米土壤氮肥残留特征第26-28页
     ·小麦/玉米氮肥利用率第28-30页
   ·研究契机第30-32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2-43页
   ·试验点概况第32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2页
     ·研究内容第32页
     ·技术路线第32页
   ·试验设计第32-38页
     ·冬小麦田间小区试验第32-35页
     ·夏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第35-37页
     ·冬小麦田间微区15N 示踪试验第37-38页
     ·夏玉米田间微区15N 示踪试验第38页
   ·供试材料第38-40页
     ·供试土壤第38-39页
     ·供试作物第39-40页
     ·供试肥料第40页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第40-41页
     ·样品采集与制备第40-41页
     ·样品测定方法第41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41-43页
第三章 冬小麦/夏玉米氮素吸收规律第43-60页
   ·冬小麦氮素吸收规律第43-50页
     ·冬小麦氮素吸收动态第43-46页
     ·冬小麦氮吸收来源第46-48页
     ·冬小麦氮素在植株中的分配第48-50页
   ·夏玉米氮吸收规律第50-56页
     ·夏玉米氮吸收动态第50-53页
     ·不同施氮条件下夏玉米氮吸收来源第53-54页
     ·夏玉米氮素在植株中的分配第54-56页
   ·讨论第56-57页
   ·小结第57-60页
第四章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施肥土壤氮素特征第60-78页
   ·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农田土壤氮素特征第60-68页
     ·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农田硝态氮动态变化第60-66页
     ·冬小麦收获期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第66-68页
   ·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农田土壤氮素特征第68-75页
     ·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农田硝态氮动态变化第68-74页
     ·夏玉米收获期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第74-75页
   ·讨论第75-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土壤―作物养分平衡及氮肥利用率第78-93页
   ·土壤―冬小麦养分平衡及其肥料利用率第78-84页
     ·冬小麦各生育期氮肥回收利用率第78-81页
     ·冬小麦其他氮肥利用特征指标第81-82页
     ·冬小麦氮肥去向第82-83页
     ·土壤―冬小麦氮素平衡第83-84页
   ·土壤―夏玉米养分平衡及其肥料利用率第84-89页
     ·夏玉米各生育期氮肥回收利用率第84-86页
     ·夏玉米其他氮肥利用特征指标第86-88页
     ·夏玉米季氮肥去向第88页
     ·土壤―夏玉米氮素平衡第88-89页
   ·讨论第89-91页
   ·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第93-106页
   ·冬小麦产量第93-95页
   ·冬小麦水分利用特征第95-99页
     ·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第95页
     ·冬小麦各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第95-99页
   ·夏玉米产量第99-100页
   ·夏玉米水分利用特征第100-102页
     ·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第100-101页
     ·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第101页
     ·夏玉米各生育阶段水分利用效率第101-102页
   ·讨论第102-104页
   ·小结第104-106页
第七章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水氮利用特征及经济效益第106-111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吸收及氮肥去向第106-107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素吸收量第106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肥去向第106-107页
   ·冬小麦/夏玉米水氮利用特征及收支平衡第107-108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第107-108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利用率第108页
     ·优化水氮管理下冬小麦/夏玉米收支第108页
   ·小结第108-111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11-114页
   ·主要结论第111-112页
   ·创新点第112页
   ·研究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作者简历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节水技术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