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1 引言 | 第15-4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2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2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4-36页 |
1.2.1 关于现代文化市场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 第26-29页 |
1.2.2 关于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的研宄 | 第29-33页 |
1.2.3 关于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企业制度的研宄 | 第33-34页 |
1.2.4 研宄述评 | 第34-36页 |
1.3 研宄内容与方法 | 第36-4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7-40页 |
1.4 创新之处及局限 | 第40-42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40页 |
1.4.2 研究局限 | 第40-42页 |
2 现代文化市场制度研宄范畴及理论基础 | 第42-58页 |
2.1 研宄范畴界定 | 第42-50页 |
2.1.1 现代文化市场的内涵、特征及分类 | 第42-45页 |
2.1.2 现代文化市场制度的内涵 | 第45-50页 |
2.2 研宄的理论基础 | 第50-58页 |
2.2.1 文化产业理论 | 第50-52页 |
2.2.2 交易费用理论 | 第52-53页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53-55页 |
2.2.4 现代产权理论 | 第55-58页 |
3 现代文化市场制度研宄框架的构建 | 第58-80页 |
3.1 经济制度的“三角结构” | 第58-62页 |
3.1.1 府的性质 | 第60页 |
3.1.2 市场的性质 | 第60-61页 |
3.1.3 企业的性质 | 第61-62页 |
3.2 三种交易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62-65页 |
3.2.1 政治型交易与市场交易的关系 | 第62-63页 |
3.2.2 政治型交易与企业内交易的关系 | 第63页 |
3.2.3 企业内交易与市场交易的关系 | 第63-65页 |
3.3 制度三角在现代文化市场制度研究中的运用 | 第65-80页 |
3.3.1 现代文化市场制度研究的三角框架 | 第65-76页 |
3.3.2 现代文化市场制度研究框架的扩展 | 第76-80页 |
4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研宄 | 第80-110页 |
4.1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的供求分析 | 第80-95页 |
4.1.1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需求的形成 | 第80-82页 |
4.1.2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的供给分析 | 第82-88页 |
4.1.3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的需求分析 | 第88-93页 |
4.1.4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的非均衡 | 第93-95页 |
4.2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变迁的方式 | 第95-97页 |
4.2.1 初级行动集团与次级行动集团相配合 | 第95页 |
4.2.2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 | 第95-96页 |
4.2.3 中央制度变迁与地方制度变迁相结合 | 第96-97页 |
4.3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设计的原则 | 第97-101页 |
4.3.1 效率提高原则 | 第97-98页 |
4.3.2 社会公平原则 | 第98-99页 |
4.3.3 职权法定原则 | 第99-100页 |
4.3.4 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原则 | 第100-101页 |
4.4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101-110页 |
4.4.1 完善准入制度 | 第101-104页 |
4.4.2 改革监管制度 | 第104-108页 |
4.4.3 构建信用制度 | 第108-110页 |
5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市场制度研究 | 第110-126页 |
5.1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市场制度设计的具体目标 | 第110-113页 |
5.1.1 文化市场的主要功能 | 第110-111页 |
5.1.2 市场制度设计的目标 | 第111-113页 |
5.2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市场制度设计的制度准备 | 第113-118页 |
5.2.1 市场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 | 第114-117页 |
5.2.2 市场制度设计的基本前提 | 第117-118页 |
5.3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市场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 第118-126页 |
5.3.1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 第118-121页 |
5.3.2 实现非人格化交易方式 | 第121-123页 |
5.3.3 健全文化市场中介机构 | 第123-124页 |
5.3.4 完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 | 第124-126页 |
6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企业制度研究 | 第126-150页 |
6.1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企业制度改革的逻辑程序 | 第126-131页 |
6.1.1 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起点 | 第126-127页 |
6.1.2 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前提 | 第127-128页 |
6.1.3 明确国有文化产权权利主体 | 第128-130页 |
6.1.4 建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130-131页 |
6.2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31-137页 |
6.2.1 产权制度有效性不足 | 第132-135页 |
6.2.2 公司治理结构待完善 | 第135-136页 |
6.2.3 企业内交易费用过高 | 第136-137页 |
6.3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企业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 第137-144页 |
6.3.1 健全文化企业产权制度 | 第137-140页 |
6.3.2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140-143页 |
6.3.3 促进企业内部市场化 | 第143-144页 |
6.4 国有文化企业制度改革的案例分析 | 第144-150页 |
6.4.1 国有文化企业基本情况 | 第144-145页 |
6.4.2 不同类型国有文化企业制度改革经验 | 第145-148页 |
6.4.3 *国有文化企业制度改革经验总结 | 第148-150页 |
7 现代文化市场建设中政府、市场及企业三者关系的完善 | 第150-161页 |
7.1 政府、市场及企业关系完善的基础条件 | 第150-154页 |
7.1.1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150-152页 |
7.1.2 解决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第152-153页 |
7.1.3政企分开实现“两权分离” 139 | 第153-154页 |
7.2 政府、市场及企业关系完善的具体对策 | 第154-161页 |
7.2.1 建立政府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 第155-156页 |
7.2.2 完善市场主体准入退出制度 | 第156-158页 |
7.2.3 改革文化市场监管执法体制 | 第158页 |
7.2.4 建立社会组织职能承接机制 | 第158-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0页 |
附录1 | 第170-174页 |
附录2 | 第174-185页 |
附录3 | 第185-191页 |
附录4 | 第191-2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2-204页 |
致谢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