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 2 融资融券业务及其风险 | 第15-20页 |
| 2.1 融资融券交易基础知识 | 第15-16页 |
| 2.1.1 融资融券交易概述 | 第15-16页 |
| 2.1.2 融资融券业务与普通证券业务的区别 | 第16页 |
| 2.2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 | 第16-20页 |
| 2.2.1 业务规模失控的风险 | 第16-17页 |
| 2.2.2 市场风险 | 第17页 |
| 2.2.3 资金流动性风险 | 第17-18页 |
| 2.2.4 信用风险 | 第18页 |
| 2.2.5 强行平仓导致的法律风险 | 第18页 |
| 2.2.6 经营管理与业务操作的风险 | 第18-20页 |
| 3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现状 | 第20-29页 |
| 3.1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 3.1.1 C证券公司概况 | 第20页 |
| 3.1.2 C证券公司组织结构 | 第20页 |
| 3.1.3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现状 | 第20-22页 |
| 3.2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体系 | 第22-23页 |
| 3.2.1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组织结构 | 第22页 |
| 3.2.2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应急报告制度 | 第22-23页 |
| 3.3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现状 | 第23-29页 |
| 3.3.1 开户时的风险控制 | 第23-25页 |
| 3.3.2 客户交易时的风险控制 | 第25-29页 |
| 4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风险分析 | 第29-33页 |
| 4.1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包含的风险 | 第29-31页 |
| 4.1.1 市场风险 | 第29页 |
| 4.1.2 信用风险 | 第29-30页 |
| 4.1.3 资金流动性风险 | 第30页 |
| 4.1.4 经营管理与业务操作的风险 | 第30-31页 |
| 4.2 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31-33页 |
| 4.2.1 适当性工作有待加强 | 第31页 |
| 4.2.2 跟客户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 第31页 |
| 4.2.3 风险控制指标不完善 | 第31-32页 |
| 4.2.4 分支机构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不高 | 第32页 |
| 4.2.5 业务系统不稳定 | 第32-33页 |
| 5 完善C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 第33-42页 |
| 5.1 增强客户管理 | 第33-36页 |
| 5.1.1 对客户深入开展适当性管理工作 | 第33-34页 |
| 5.1.2 完善风险控制手段、提供差别化服务 | 第34-35页 |
| 5.1.3 跟客户之间增强交流、做好客户回访工作 | 第35-36页 |
| 5.2 完善风险控制指标 | 第36-40页 |
| 5.2.1 担保物范围和折算率指标 | 第36-40页 |
| 5.2.2 客户单一账户单一证券集中度指标 | 第40页 |
| 5.3 增强公司员工管理 | 第40-42页 |
| 5.3.1 提升员工风险控制意识 | 第40-41页 |
| 5.3.2 加强技术人员管理维护系统稳定 | 第41页 |
| 5.3.3 强调责任的追究 | 第41-4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 6.1 结论 | 第42页 |
| 6.2 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后记 | 第47-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