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论我国“审执分离”及其路径选择

中文提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我国执行机构设置历史演进及现状考察第9-16页
    一、我国民事执行机构设置的历史演进第9-11页
        (一)早期的“审执合一”第9-10页
        (二)“审执分离”初见雏形第10页
        (三)“审执分离”最终确立第10-11页
    二、当前执行机构设置的样态分析第11-12页
    三、当前执行机构设置的问题归纳第12-16页
        (一)执行机构定位不清,权力制约有限第13页
        (二)人员配置不到位,执行能效较差第13-14页
        (三)执行工作理念错位,权责设置不清第14页
        (四)法院查控能力有限,物资配备不足第14页
        (五)统一管理运行不顺,执行合力难以形成第14-16页
第二章 民事执行机构设置的域外考察第16-24页
    一、法院主导的执行机构模式第16-19页
        (一)德国多元化的民事执行机构第16-17页
        (二)日本二元制的民事执行机构第17-18页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执行机构设置第18-19页
    二、法院外设置执行机构模式第19-22页
        (一)法国执达员主导的民事执行模式第19-20页
        (二)俄罗斯司法警察主导民事执行模式第20-21页
        (三)英国行政化与市场化的混合执行模式第21-22页
    三、域外民事执行机构设置的评析与借鉴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审执分离”改革现实需要与理论基础第24-34页
    一、当下“审执分离”改革的现实需要第24-26页
        (一)“审执分离”改革的时代背景第24-25页
        (二)“审执分离”改革的方向与进路第25-26页
    二、审执分离契合民事执行的内在要求第26-29页
        (一)执行权的权力来源于国家第26-27页
        (二)执行权具有综合性特征第27-28页
        (三)民事执行的内在要求与审判相异第28-29页
    三、民事执行权的构造决定审执分离的执行机构模式第29-34页
        (一)民事执行权的分权构造理论第29-32页
        (二)民事执行权的运行特征与原则第32-34页
第四章 我国审执分离改革的路径思考第34-44页
    一、“审执分离”是法院系统内的分离第34-36页
    二、审执分离的组织结构——“执行庭局分离模式”第36-39页
        (一)同级执行机构的衔接与分权制约第38-39页
        (二)上级执行机构统一管理与联动协作第39页
    三、执行人员的合理配备与执行的流程设计第39-44页
        (一)执行庭以法官为核心以及执行局的警务化改造第40-42页
        (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以及分段集约的流程管控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外国法查明不能的认定与限制
下一篇:当代农村民间调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