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6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6-17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2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概述 | 第20-30页 |
2.1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2页 |
2.1.1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内涵 | 第20-21页 |
2.1.2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特征 | 第21-22页 |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涵及演进历程 | 第22-25页 |
2.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及要素 | 第22页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演进历程 | 第22-25页 |
2.3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 第25-27页 |
2.3.1 内部控制缺陷必然产生会计操作风险 | 第25-27页 |
2.3.2 健全内部控制是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 | 第27页 |
2.4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现状 | 第27-30页 |
3 A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第30-40页 |
3.1 A银行概况 | 第30页 |
3.2 A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内控存在的具体问题 | 第30-36页 |
3.2.1 账户管理 | 第31-32页 |
3.2.2 借记卡业务 | 第32页 |
3.2.3 会计业务印章管理 | 第32-33页 |
3.2.4 会计业务分级授权 | 第33-34页 |
3.2.5 会计库房业务 | 第34-35页 |
3.2.6 支付结算业务 | 第35页 |
3.2.7 会计业务事后监督 | 第35-36页 |
3.3 A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内控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40页 |
3.3.1 内部环境不完善,内控体系不健全 | 第36-37页 |
3.3.2 对会计操作风险认识不足,风险评估能力较弱 | 第37页 |
3.3.3 权责分配不对等,控制措施不到位 | 第37-38页 |
3.3.4 信息沟通不对称、反馈效率低下 | 第38页 |
3.3.5 内控监督与纠正机制不均衡 | 第38-40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内控体系的优化 | 第40-48页 |
4.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40-42页 |
4.1.1 加强人员管理 | 第40-41页 |
4.1.2 优化内控与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 第41页 |
4.1.3 强化基层行内控环境建设 | 第41-42页 |
4.2 强化会计操作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 第42-43页 |
4.2.1 建立基于风险源的规范化风险识别制度 | 第42-43页 |
4.2.2 重视会计操作风险的识别与管控 | 第43页 |
4.3 优化会计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 | 第43-44页 |
4.3.1 合理确定内控制度的控制宽严度 | 第43页 |
4.3.2 建立关键客户及人员会计操作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 第43-44页 |
4.4 加强信息与沟通管理 | 第44-45页 |
4.4.1 开发内控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第44-45页 |
4.4.2 提升部分会计业务活动环节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 第45页 |
4.5 强化会计操作风险内控监督与纠正 | 第45-48页 |
4.5.1 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 第45-46页 |
4.5.2 建立定期重大会计操作风险发布机制 | 第46页 |
4.5.3 优化会计业务的监督和服务营销职能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