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实验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第12-13页 |
1.1 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1.2.1 气阴两虚 | 第12页 |
1.2.2 肾虚血瘀 | 第12页 |
1.2.3 脾肾双亏 | 第12-13页 |
1.2.4 毒损肾络 | 第13页 |
2 现代医学对DN的认识 | 第13-15页 |
2.1 DN机制与足细胞损伤 | 第13-14页 |
2.1.1 肾小球的滤过屏障与足细胞的生理结构 | 第13-14页 |
2.1.2 ILK与足细胞损伤 | 第14页 |
2.2 足细胞损伤的表现 | 第14页 |
2.3 ILK与PI3K-PKB/Akt信号通路与足细胞损害 | 第14-15页 |
2.3.1 PI3K/Akt信号通路的构成 | 第14页 |
2.3.2 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 | 第14-15页 |
2.3.3 足细胞凋亡 | 第15页 |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 第15-19页 |
3.1 改善肾小球硬化等病理变化 | 第15-16页 |
3.2 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 | 第16页 |
3.3 上调相关蛋白分子的表达 | 第16-17页 |
3.4 抑制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 第17页 |
3.5 抑制信号通路的活化 | 第17-18页 |
3.6 抑制足细胞增殖 | 第18页 |
3.7 维持足细胞表型分子及足细胞结构的作用 | 第18页 |
3.8 保护和修护大鼠足细胞 | 第18页 |
3.9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第18-19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19-20页 |
实验研究 | 第20-34页 |
实验一 解毒通络保肾法对高糖刺激下足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 第20-29页 |
1 材料 | 第20-2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1.4 药物 | 第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1 细胞复苏 | 第21-22页 |
2.2 细胞培养 | 第22页 |
2.3 细胞冻存 | 第22页 |
2.4 细胞计数 | 第22页 |
2.5 含药血清制备 | 第22-23页 |
2.6 葡萄糖储存液制备 | 第23页 |
2.7 实验分组 | 第23页 |
2.8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足细胞的影响 | 第23-24页 |
2.9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下足细胞的影响 | 第24页 |
2.10 样本采集及指标检测 | 第24-25页 |
2.11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 结果 | 第25-29页 |
3.1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足细胞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足细胞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酶联免疫法测定ILK及Akt结果的比较 | 第27-29页 |
实验二 解毒通络保肾法对高糖刺激下足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29-34页 |
1 材料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1 细胞复苏、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冻存方法、细胞计数方法、含药血清制备、高糖造模药的制备及实验分组 | 第29页 |
2.2 样本采集及指标检测 | 第29-30页 |
2.3 数据统计分析具体统计方法同实验一。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34页 |
3.1 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结果的比较 | 第30-31页 |
3.2 酶联免疫法测定Bax、Bcl-2 及Caspase-3 结果的比较 | 第31-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1 解毒通络保肾法的理论渊源 | 第34-35页 |
2 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 | 第35-37页 |
2.1 前期预实验 | 第35页 |
2.1.1 造模药浓度的筛选 | 第35页 |
2.1.2 含药血清浓度的筛选 | 第35页 |
2.2 实验一:P13K-Akt信号通路活化代表因子ILK及Akt的结果 | 第35-36页 |
2.3 实验二: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 及足细胞凋亡率的结果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