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粒子探测技术、辐射探测技术与核仪器仪表论文--辐射探测技术和仪器仪表论文

CR-39探测器应用于带电粒子识别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粒子鉴别技术简介第16-19页
    1.3 CR-39 简介第19-21页
        1.3.1 CR-39 的优点第20页
        1.3.2 CR-39 的应用第20-21页
    1.4 CR-39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24页
        1.4.1 CR-39 在各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4.2 径迹读取方法研究进展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24-25页
第2章 辐射损伤径迹及径迹形成机制第25-33页
    2.1 带电粒子在CR-39 中能量损失过程第25-26页
    2.2 粒子射程计算第26-29页
    2.3 能量损失率第29-31页
    2.4 径迹形成机制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蚀刻径迹的动力学模拟第33-65页
    3.1 正入射非过蚀刻条件下的蚀刻动力学模型第33-37页
    3.2 径迹形貌模拟第37-38页
    3.3 蚀刻条件的模拟分析第38-63页
        3.3.1 蚀刻温度对径迹的影响第39-41页
        3.3.2 蚀刻时间对径迹的影响第41-43页
        3.3.3 最佳蚀刻条件第43-58页
        3.3.4 径迹可被读取的蚀刻条件第58-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α 粒子与质子的识别实验第65-83页
    4.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65-67页
    4.2 径迹探测实验第67-70页
        4.2.1 α 粒子与质子径迹探测实验第67-69页
        4.2.2 径迹蚀刻与测读第69-70页
    4.3 体蚀刻速率的实验测定第70-73页
    4.4 α 粒子与质子的径迹探测的实验结果分析第73-79页
        4.4.1 α 粒子源径迹探测结果第73-76页
        4.4.2 3MeV的 α 粒子和质子的探测实验第76-79页
    4.5 体蚀刻速率的经验公式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的比较第79-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α 粒子与质子识别的初步分析第83-93页
    5.1 最佳蚀刻条件第83-84页
    5.2 相同能量的 α 粒子与质子的径迹分析第84-86页
    5.3 不同能量的同种粒子的识别研究第86-89页
    5.4 射程相近的 α 粒子与质子的识别第89-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氢化锆慢化熔盐堆中子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钍基氯盐快堆燃耗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