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4-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风险分级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30页 |
2.1 风险分级管控基础知识 | 第18-21页 |
2.1.1 危险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1.1 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2.1.1.2 危险源的分类 | 第18-19页 |
2.1.2 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 第19-20页 |
2.1.2.1 风险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2 风险的分类 | 第20页 |
2.1.3 可接受风险 | 第20-21页 |
2.2 几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21-23页 |
2.2.1 危险源、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包含关系 | 第21页 |
2.2.2 危险源、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21-22页 |
2.2.3 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关系 | 第22页 |
2.2.4 隐患、风险、事故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 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与过程 | 第23-24页 |
2.4 风险分级的原则 | 第24-26页 |
2.4.1 风险分级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4.2 风险分级的原则 | 第25-26页 |
2.5 风险分级模型 | 第26-29页 |
2.5.1 风险定量分级模型 | 第26-27页 |
2.5.2 风险定性分级三维模型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广西地区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现状调查分析 | 第30-58页 |
3.1 广西地区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基本情况概述 | 第30-40页 |
3.1.1 广西百色苹果县采石场基本状况 | 第30-35页 |
3.1.2 南宁市辖区采石场基本情况分析 | 第35-38页 |
3.1.3 柳州市柳南区采石场基本情况分析 | 第38-40页 |
3.2 小型露天采石场生产和管理现状调查 | 第40-46页 |
3.2.1 小型露天采石场管理现状调查 | 第40-43页 |
3.2.2 小型露天采石场生产现状调查 | 第43-46页 |
3.3 小型露天采石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6-57页 |
3.3.1 采石场“先天不足” | 第46-52页 |
3.3.2 采石场“后天不良” | 第52-54页 |
3.3.3 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 第54-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事故分析与数值模拟 | 第58-70页 |
4.1 小型露天采石场事故事故类型分析 | 第58-59页 |
4.2 小型露天采石场事故统计 | 第59-61页 |
4.2.1 广西区小型露天采石场事故统计 | 第59-60页 |
4.2.2 南宁市辖区和百色市平果县小型露天采石场事故统计 | 第60-61页 |
4.3 采石场主要安全事故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61-69页 |
4.3.1 模拟方案 | 第61-62页 |
4.3.2 模拟参数 | 第62-63页 |
4.3.3 模拟结果 | 第63-69页 |
4.3.4 方案结论 | 第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级可拓理论的中小型露天采石场风险分级 | 第70-85页 |
5.1 多级可拓模型的建立 | 第70-74页 |
5.1.1 可拓学的相关概念 | 第70页 |
5.1.2 可拓学的步骤 | 第70-71页 |
5.1.3 可拓学模型的建立 | 第71-74页 |
5.2 采石场实例分析 | 第74-75页 |
5.2.1 狼汉山采石场概述 | 第74页 |
5.2.2 狼汉山采石场指标实际情况 | 第74-75页 |
5.3 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多级可拓评价 | 第75-84页 |
5.3.1 建立中小型露天采石场风险评价物元 | 第75页 |
5.3.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 第75-76页 |
5.3.3 确定指标评价权重 | 第76-82页 |
5.3.4 计算关联度 | 第82页 |
5.3.5 进行可拓评价 | 第82-84页 |
5.3.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技术措施研究 | 第85-99页 |
6.1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 第85-88页 |
6.1.1 企业管理对策措施 | 第85-86页 |
6.1.2 监管部门管理措施 | 第86-88页 |
6.1.2.1 国土部门 | 第86-87页 |
6.1.2.2 安监部门 | 第87-88页 |
6.2 安全生产技术对策措施 | 第88-91页 |
6.2.1 安全生产对策措施 | 第88-89页 |
6.2.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 第89-91页 |
6.3 多分层微差逐孔爆破开采方式研究 | 第91-94页 |
6.3.1 多分层微差逐孔爆破设计依据 | 第91页 |
6.3.2 多分层微差逐孔爆破参数选定 | 第91-94页 |
6.4 爆破安全论证 | 第94-98页 |
6.4.1 爆破地震波安全距离Rd | 第94-95页 |
6.4.2 个别飞石安全距离 | 第95页 |
6.4.3 多分层微差逐孔爆破安全数值模拟论证 | 第95-9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7.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