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速铁路环境的LTE-R越区切换技术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2 LTE-R通信系统与越区切换技术 | 第20-35页 |
2.1 LTE-R通信系统 | 第20-27页 |
2.1.1 铁路通信系统演进 | 第20-21页 |
2.1.2 LTE-R网络架构 | 第21-23页 |
2.1.3 LTE-R无线接口协议 | 第23-25页 |
2.1.4 LTE-R网络业务 | 第25-27页 |
2.2 越区切换技术 | 第27-32页 |
2.2.1 越区切换概述 | 第27-29页 |
2.2.2 切换测量与上报 | 第29-30页 |
2.2.3 越区切换信令流程 | 第30-32页 |
2.3 越区切换面临的挑战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基于波束赋形的速度自适应越区切换方案 | 第35-50页 |
3.1 引言 | 第35-37页 |
3.1.1 高铁场景中的波束赋形技术 | 第35-36页 |
3.1.2 切换判决算法 | 第36-37页 |
3.2 基于波束赋形的速度自适应越区切换方案 | 第37-41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37-38页 |
3.2.2 切换触发门限动态调整 | 第38-40页 |
3.2.3 切换信令流程 | 第40-41页 |
3.3 切换性能分析 | 第41-46页 |
3.3.1 传统切换方案 | 第41-44页 |
3.3.2 本文所提切换方案 | 第44-46页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基于控制面/用户面分离的快速双链路切换方案 | 第50-68页 |
4.1 引言 | 第50-52页 |
4.2 系统模型与切换方案 | 第52-58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52-55页 |
4.2.2 宏基站内切换信令流程 | 第55-56页 |
4.2.3 宏基站间切换信令流程 | 第56-57页 |
4.2.4 切换时延分析 | 第57-58页 |
4.3 切换性能分析 | 第58-63页 |
4.3.1 系统参数 | 第58-60页 |
4.3.2 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切换方案 | 第60-62页 |
4.3.3 本文所提切换方案 | 第62-63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结论 | 第68-70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