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7-34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2.1.1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第27页 |
2.1.2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 | 第27-28页 |
2.1.3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 | 第28页 |
2.2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相关理论依据及现实动因 | 第28-31页 |
2.2.1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相关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2.2.1.1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 | 第28-29页 |
2.2.1.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9页 |
2.2.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29-30页 |
2.2.2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现实动因 | 第30-31页 |
2.2.2.1 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 第30页 |
2.2.2.2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待遇的不均等,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普遍偏低 | 第30-31页 |
2.2.2.3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整合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 第31页 |
2.3 本文的理论分析工具——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31-34页 |
2.3.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兴起 | 第31-32页 |
2.3.2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 第32-33页 |
2.3.2.1 注重公众需求和责任 | 第32页 |
2.3.2.2 重视整合、协作与整体运作 | 第32页 |
2.3.2.3 注重官僚制组织结构的主导地位 | 第32-33页 |
2.3.3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防城港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现状及问题 | 第34-49页 |
3.1 防城港市现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现状及其运行效果 | 第34-36页 |
3.1.1 医保覆盖面扩大,重复参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 第34-35页 |
3.1.2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方面支出逐年提高 | 第35-36页 |
3.1.3 城乡医疗待遇水平得到提高 | 第36页 |
3.2 防城港市现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存在问题 | 第36-45页 |
3.2.1 管理权限模糊不清 | 第36-37页 |
3.2.2 筹资机制固化 | 第37-41页 |
3.2.2.1 筹资方式单一 | 第37页 |
3.2.2.2 医保缴费标准设立固化 | 第37-41页 |
3.2.3 城乡医疗待遇补偿机制不统一 | 第41-43页 |
3.2.4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不健全 | 第43-44页 |
3.2.5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分散运行 | 第44-45页 |
3.3 防城港市现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3.3.1 未及时整合管理体制 | 第45-46页 |
3.3.2 筹资机制创新性不足 | 第46页 |
3.3.3 城乡医疗待遇公平机制不健全 | 第46-47页 |
3.3.4 医保信息接续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47页 |
3.3.5 医保政策衔接机制不健全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概述 | 第49-67页 |
4.1 国外医疗保险一体化机制 | 第49-52页 |
4.1.1 最具代表性的医疗保险模式 | 第49-51页 |
4.1.1.1 北欧国家的“统一模式” | 第50页 |
4.1.1.2 日本的“有差别的统一模式” | 第50页 |
4.1.1.3 法国的“专门模式” | 第50-51页 |
4.1.2 欧盟跨国异地就医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4.1.2.1 健全的医疗保险政策协调机制 | 第51-52页 |
4.1.2.2 执行协调性的医疗保障机制 | 第52页 |
4.1.2.3 建立健全的协调性医疗保障政策的监督机制 | 第52页 |
4.2 国内几种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概述 | 第52-67页 |
4.2.1 湛江模式 | 第53-57页 |
4.2.1.1 实行多档二元制 | 第53-55页 |
4.2.1.2 引入竞争机制 | 第55页 |
4.2.1.3 以政府为主导,成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 | 第55-57页 |
4.2.2 石嘴山模式 | 第57-62页 |
4.2.2.1 实行一制三档 | 第57-58页 |
4.2.2.2 管理体制一体化运行 | 第58-59页 |
4.2.2.3 建立严明的医药控费机制和基金奖惩机制 | 第59-60页 |
4.2.2.4 建立有序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 第60-61页 |
4.2.2.5 丰富多样的政策宣传机制 | 第61-62页 |
4.2.3 嘉兴模式 | 第62-67页 |
4.2.3.1 “一手托两家”医疗保障管理体制 | 第62-63页 |
4.2.3.2 依市情建立动态筹资增长机制 | 第63-64页 |
4.2.3.3 基金筹集机制多元化 | 第64-65页 |
4.2.3.4 探索并建立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机制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完善防城港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机制的对策 | 第67-77页 |
5.1 统一医保管理体制 | 第67-68页 |
5.2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统筹衔接机制 | 第68-69页 |
5.2.1 探索实施同类、同质医疗保险政策之间的统筹衔接机制 | 第68页 |
5.2.2 健全政府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机制 | 第68-69页 |
5.2.3 完善政府与各定点医院、保险公司之间的协调机制 | 第69页 |
5.3 设置科学合理的、责任分担的筹资机制 | 第69-71页 |
5.3.1 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医保基金增值激励机制 | 第69-71页 |
5.3.1.1 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 | 第69-70页 |
5.3.1.2 注重政策内容的创新 | 第70页 |
5.3.1.3 建立医保基金增值激励机制 | 第70-71页 |
5.3.2 缴费标准的设置据市情而定,设置合理的医保缴费档次 | 第71页 |
5.4 完善城乡医疗待遇均衡分配机制 | 第71-73页 |
5.4.1 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不因城乡户籍制度的分设而区别对待 | 第72页 |
5.4.2 医疗资源分配重心转向基层医疗机构 | 第72-73页 |
5.5 完善异地就医管理体制的统筹机制 | 第73-74页 |
5.5.1 建立医保异地就医信息管理机制 | 第73页 |
5.5.2 规定参保人转诊转院条件,建立健全的基层首诊和双向诊疗制度 | 第73-74页 |
5.5.3 简化区内异地医保就医和即时结算审批程序 | 第74页 |
5.6 建立健全的双向监督机制 | 第74-77页 |
5.6.1 建立健全的医保基金监督制度 | 第74-75页 |
5.6.2 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 第75-77页 |
结束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防城港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访谈提纲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