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缩略词索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8页 |
| 1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相对定量方法研究及进展 | 第14-24页 |
| ·非标记定量方法 | 第15-16页 |
| ·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 | 第16-23页 |
| ·金属元素标记定量方法 | 第23-24页 |
| 2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绝对定量方法研究及进展 | 第24-26页 |
| ·基于 MRM-MS 技术的蛋白质组绝对定量方法 | 第24-25页 |
| ·基于 ICP-MS 技术的蛋白质组绝对定量方法 | 第25-26页 |
| 3 小结 | 第26页 |
| 4 本文立题依据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多肽金属元素标记反应的优化 | 第28-4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数据库检索 | 第30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 ·镧系金属元素的选择 | 第30-31页 |
| ·金属元素标记的化学反应过程 | 第31-32页 |
| ·标记效率的计算 | 第32页 |
| ·标记反应的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2-37页 |
| ·赖氨酸侧链氨基的标记效率 | 第37-39页 |
| ·生物样本的金属元素标记效率 | 第39-40页 |
| 3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金属元素标记结合MALDI-TOF-MS技术的蛋白质组多重相对定量方法的建立 | 第41-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 ·药品和试剂 | 第42页 |
| ·仪器设备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质谱分析 | 第43-44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 ·金属元素标记肽段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 | 第44-45页 |
| ·金属元素标记肽段与自由金属离子之间的交换现象考察 | 第45-47页 |
| ·金属元素标记结合 MALDI-TOF-MS 的多重相对定量方法研究 | 第47-48页 |
| ·马心肌红蛋白的金属元素标记多重相对定量研究 | 第48-53页 |
| ·金属元素标记肽段的 MALDI-TOF-MS/MS 行为 | 第53-58页 |
| 3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金属元素标记结合 ESI-MS 技术的蛋白质组多重相对定量方法的建立 | 第59-8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60页 |
| ·仪器设备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 ·质谱分析 | 第62-63页 |
|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3-81页 |
| ·胍基化反应的优化 | 第63-64页 |
| ·胍基化-金属标记反应路线的考察 | 第64-65页 |
| ·金属元素标记肽段的反相色谱行为 | 第65-68页 |
| ·四重金属元素标记的多肽的 ESI-MS 行为 | 第68-74页 |
| ·金属元素标记的多重相对定量方法 | 第74-79页 |
| ·线性动态范围 | 第79-80页 |
| ·在六种标准蛋白质的多重相对定量中的应用 | 第80-81页 |
| 3 小结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金属元素标记的多重相对定量策略在腾冲嗜热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 第83-96页 |
| 概述 | 第83-8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8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84页 |
| ·仪器设备 | 第84页 |
| ·实验方法 | 第84-87页 |
| ·质谱分析 | 第87页 |
| ·数据分析 | 第87-88页 |
| ·腾冲嗜热菌差异蛋白质功能意义分析 | 第88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8-92页 |
| ·腾冲嗜热菌蛋白质的提取及酶切 | 第88-89页 |
| ·标记效率的考察 | 第89-90页 |
| ·MaxQuant 软件定量准确性考察 | 第90页 |
| ·四个不同温度培养的腾冲嗜热菌的差异蛋白质组的相对定量 | 第90-92页 |
| ·差异蛋白质功能的初步分析 | 第92页 |
| 3 小结 | 第92-96页 |
| 结论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7-114页 |
| 附 代表性论文 | 第114-11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8-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