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阿城满族萨满文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一、研究范围 | 第16-17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三、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阿城的历史沿革 | 第24-34页 |
第一节 阿城概况 | 第24-27页 |
一、自然地理 | 第24-25页 |
二、历史沿革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金代女真族概况 | 第27-29页 |
第三节 阿城满族概况 | 第29-34页 |
一、人口结构 | 第29-30页 |
二、来源分布 | 第30-31页 |
三、风俗习惯 | 第31-34页 |
第三章 阿城满族萨满文化 | 第34-53页 |
第一节 信仰体系 | 第34-38页 |
一、自然崇拜 | 第34-37页 |
二、动物崇拜 | 第37-38页 |
三、祖先崇拜 | 第38页 |
第二节 萨满 | 第38-48页 |
一、萨满的产生 | 第39-42页 |
二、新萨满的培训 | 第42-45页 |
三、萨满的职能 | 第45-48页 |
第三节 家祭 | 第48-53页 |
一、祭祖 | 第49-50页 |
二、院心祭神杆 | 第50-51页 |
三、祭神树 | 第51页 |
四、祭星 | 第51-52页 |
五、巴勒墨祭祀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阿城满族萨满文化的思考 | 第53-61页 |
第一节 阿城满族萨满文化的特征 | 第53-54页 |
一、融合了金源文化 | 第53-54页 |
二、融合了其他宗教文化 | 第54页 |
第二节 阿城满族萨满文化的价值 | 第54-56页 |
一、艺术价值 | 第55页 |
二、文学价值 | 第55页 |
三、医疗价值 | 第55-56页 |
四、环保价值 | 第56页 |
第三节 阿城满族萨满文化的遗失和变化 | 第56-58页 |
一、政治压迫导致的遗失 | 第56-57页 |
二、社会发展导致的遗失 | 第57-58页 |
三、文化接触导致的变化 | 第58页 |
第四节 满族萨满文化的保护发展措施 | 第58-61页 |
一、依托学术研究和网络技术 | 第59页 |
二、依托传承人 | 第59-60页 |
三、依托金源文化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田野调查的相关照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