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AMPK的非代谢性功能研究:底物鉴定与细胞分裂调控

本研究创新点第5-10页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 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 (AMP ACTIVATED PROTEINKINASE)第14-17页
        1.1 AMPK的组成与功能在物种间的保守性第14-15页
        1.2 AMPK的活性调节第15-17页
    2 AMPK参与代谢性调控第17-18页
    3 AMPK参与非代谢性生理调控第18-24页
        3.1 AMPK与细胞自噬第18-19页
        3.2 AMPK与细胞的极性建立和维持第19-20页
        3.3 AMPK与细胞分裂第20-24页
            3.3.1 细胞染色体分离第21页
            3.3.2 细胞胞质分裂第21-24页
    4 AMPK的磷酸化底物发现第24-27页
        4.1 AMPK相互作用蛋白的寻找第24-25页
        4.2 AMPK底物磷酸化位点的鉴定第25-27页
            4.2.1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5页
            4.2.2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5-27页
第二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AMPK磷酸化底物的发现第27-36页
    1 引言第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1 细胞培养与处理第27页
        2.2 溶液内酶解第27-28页
        2.3 C18 SEPPAK脱盐柱脱盐第28页
        2.4 稳定同位素双甲基化标记第28页
        2.5 IMAC BEADS的制备第28-29页
        2.6 IMAC富集磷酸化肽段第29页
        2.7 HILIC分离磷酸化肽段第29-30页
        2.8 LC-MS/MS分析及数据处理第30页
        2.9 蛋白免疫印迹第30-31页
    3 实验结果第31-35页
        3.1 AICAR激活AMPK实验条件的建立第31页
        3.2 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实验方案及系统验证第31-32页
        3.3 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第32-35页
            3.3.1 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总览及蛋白聚类分析第32-34页
            3.3.2 AMPK磷酸化底物的筛选与功能分析第34-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AMPK参与调控细胞分裂第36-78页
    1 引言第3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6-46页
        2.1 引物及sIRNA序列信息表第36-38页
        2.2 化合物及抗体信息第38页
        2.3 质粒构建及点突变第38页
        2.4 DNA与RNA的细胞瞬时转染第38-39页
        2.5 慢病毒的包装与感染及基因稳转细胞系的构建第39页
        2.6 腺病毒扩增与感染第39页
        2.7 细胞系培养第39页
        2.8 小鼠原代成纤维的分离与培养第39-40页
        2.9 细胞周期同步化第40-41页
        2.10 细胞的糖饥饿处理第41页
        2.11 免疫共沉淀第41页
        2.12 原核系统的蛋白表达与纯化第41-42页
        2.13 真核系统的蛋白表达与纯化第42-43页
        2.14 体外激酶实验与放射自显影第43页
        2.15 驱动蛋白ATPASE活性的体外测定第43-44页
        2.16 固定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第44页
        2.17 激光共聚焦成像与荧光定量分析第44-45页
        2.18 活细胞成像与图像分析第45页
        2.19 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第45页
        2.20 统计学第45-46页
    3 结果第46-71页
        3.1 AMPK参与调控细胞分裂第46-50页
            3.1.1 AMPKα敲低引起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增加第46页
            3.1.2 AMPKα敲低引起有丝分裂的早期阻滞以及胞质分裂的延长第46页
            3.1.3 AMPKα敲低导致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中间区变短第46-48页
            3.1.4 AMPK的活性与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中间区的长度呈正相关第48-50页
        3.2 AMPKα亚基瞬时直接结合于不同的有丝分裂器第50-52页
            3.2.1 激活的AMPKα亚基(anti-pAMPKα~(Thr172))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定位第50-51页
            3.2.2 AMPK三亚基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定位第51-52页
        3.3 AMPK磷酸化KIF4A SER801位第52-55页
            3.3.1 AMPKα2亚基与KIF4A在细胞内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第52-53页
            3.3.2 AMPK体外磷酸化KIF4A Ser801位第53-55页
            3.3.3 AMPK体内磷酸化KIF4A Ser801位第55页
        3.4 AMPK通过磷酸化KIF4A SER801位调控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中间区的长度第55-57页
            3.4.1 AMPK对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中间区长度的调控依赖于K1F4A第56页
            3.4.2 AMPK通过磷酸化KIF4A Ser801调控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中间区的长度第56-57页
        3.5 AMPK与AURORA B以相互排它的方式磷酸化调控KIF4A的ATPASE活性第57-61页
            3.5.1 AMPK磷酸化KIF4A增加了其ATPase的活性第57-58页
            3.5.2 Aurora B与AMPK以相互排它的方式分别磷酸化KIF4A Thr799位和Ser801位第58-61页
            3.5.3 Aurora B与AMPK磷酸化对KIF4A ATPase活性的影响第61页
        3.6 AMPK与AURORA B在细胞分裂期竞争性磷酸化调控KIF4A第61-66页
            3.6.1 KIF4A细胞周期性的磷酸化调控第61-62页
            3.6.2 AMPK与Aurora B在细胞分裂期竞争性磷酸化调控KIF4A第62-66页
        3.7 AMPK与AURORAB共同磷酸化调控KIF4A纺锤体中间区的转位聚积行为第66-69页
            3.7.1 KIF4A的磷酸化影响其细胞分裂后期在纺锤体中间区的募集以及中间区的长度第66-68页
            3.7.2 纺锤体中间区的组装依赖于KIF4A在中间区的聚积第68页
            3.7.3 KIF4A与PRC1的相互作用不依赖于KIF4A的磷酸化第68-69页
        3.8 KIF4A依赖的细胞分裂后期纺锤体中间长度的调控可以响应AMPK活性改变第69-71页
            3.8.1 AMPK通过感应能量状态调节KIF4A的磷酸化状态第69-70页
            3.8.2 AMPK通过竞争性磷酸化KIF4A参与调控细胞分裂后期纺锤体中间的长度第70-71页
    4 讨论第71-73页
        4.1 AMPK功能性参与调控细胞分裂第71-72页
        4.2 KIF4A的竞争性磷酸化调控第72-73页
            4.2.1 KIF4A通过磷酸化调控ATPase活性第72页
            4.2.2 KIF4A的去磷酸化调控第72-73页
        4.3 KIF4A作为染色体结合驱动蛋白的其他功能第73页
    5 小结第73-78页
第四章 利用氧化石墨烯实现多肽对细胞骨架的标记及细胞有丝分裂的成像追踪第78-90页
    1 引言第78-7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9-81页
        2.1 多肽荧光探针VAR的设计与细胞骨架标记方案第79-80页
        2.2 氧化石墨烯GO与多肽荧光探针VAR的复合第80页
        2.3 细胞培养与探针标记检测第80-81页
        2.4 细胞成像与荧光定量第81页
        2.5 固定细胞免疫染色与激光共聚焦成像分析第81页
        2.6 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测试(MTS)第81页
    3 结果第81-88页
        3.1 VAR/GO复合物的表征测试第81-82页
        3.2 VAR/GO复合物的“关闭式”生物传感器第82-84页
            3.2.1 GO对VAR-TAMRA的荧光关闭第82-83页
            3.2.2 微管蛋白对VAR/GO复合物的荧光恢复第83-84页
        3.3 VAR/GO复合物标记细胞骨架第84-87页
        3.4 VAR/GO复合物标记有丝分裂期细胞第87-88页
        3.5 VAR/GO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测试第88页
    4 讨论第88-89页
    5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6页
缩略词对照表第106-108页
附表第108-12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杨酸对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海量遥感影像在线制图服务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