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商业建筑节能管理现状分析 | 第18-28页 |
2.1 商业建筑概述 | 第18-19页 |
2.1.1 商业建筑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特点 | 第18-19页 |
2.2 商业建筑节能现状 | 第19-22页 |
2.2.1 商业建筑用能现状 | 第19-21页 |
2.2.2 商业建筑节能情况 | 第21-22页 |
2.3 商业建筑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27页 |
2.3.1 节能人员节能能力不足 | 第22-23页 |
2.3.2 全过程管理理念不足 | 第23页 |
2.3.3 节能管理缺乏保障 | 第23-25页 |
2.3.4 节能管理主体认识不全面 | 第25-27页 |
2.3.5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商业建筑全过程物业节能管理模式 | 第28-40页 |
3.1 商业建筑物业管理 | 第28-29页 |
3.1.1 物业管理行业及发展 | 第28页 |
3.1.2 商业建筑中的物业管理 | 第28-29页 |
3.2 商业建筑全过程物业节能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 第29-31页 |
3.2.1 必要性 | 第29-30页 |
3.2.2 可能性 | 第30-31页 |
3.3 商业建筑全过程物业节能管理模式 | 第31-39页 |
3.3.1 商业建筑物业节能管理模式概念 | 第31页 |
3.3.2 物业节能管理集成 | 第31-33页 |
3.3.3 商业建筑全过程物业节能管理运行机制 | 第33-34页 |
3.3.4 商业建筑日常物业节能管理方式 | 第34-35页 |
3.3.5 商业建筑物业节能改造管理方式 | 第35-37页 |
3.3.6 物业节能管理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节能改造管理模式对比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商业建筑物业节能管理控制要点 | 第40-48页 |
4.1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 第40-41页 |
4.2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41-45页 |
4.2.1 信度及效度检验 | 第41页 |
4.2.2 提取公共因子 | 第41-42页 |
4.2.3 公共因子命名解释及重要性分析 | 第42-44页 |
4.2.4 因子得分评价 | 第44-45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4.3.1 控制要点 | 第45-46页 |
4.3.2 控制措施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商业建筑物业节能管理推进 | 第48-57页 |
5.1 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运行管理保障 | 第48-50页 |
5.1.1 节能人员管理 | 第48-49页 |
5.1.2 物业节能管理运行支撑 | 第49-50页 |
5.2 促进物业节能管理模式发展的外部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 第50-56页 |
5.2.1 完善节能管理经济激励机制 | 第51-53页 |
5.2.2 完善惩罚机制 | 第53页 |
5.2.3 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 第53-54页 |
5.2.4 加强提供物业节能管理资金保障 | 第54-55页 |
5.2.5 激发节能管理需求,规范节能管理市场秩序 | 第55页 |
5.2.6 加强全过程监管 | 第55页 |
5.2.7 推动节能管理技术进步,培育节能管理人才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A物业管理企业在商业建筑节能管理中的控制要点调查问卷 | 第64-65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