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图建筑物要素智能综合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地图制图综合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自动制图综合的特点第14-15页
    1.3 自动制图综合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4 自动制图综合的智能化综合方法第18-19页
    1.5 建筑物的自动制图综合研究现状第19-23页
        1.5.1 建筑物群的空间聚类研究第20页
        1.5.2 合并与化简等建筑物综合算子的研究第20-23页
    1.6 地图自动综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3-24页
    1.7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4-26页
    1.8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6-27页
第二章 地图制图综合理论第27-39页
    2.1 地图制图综合的定义第27页
    2.2 影响地图制图综合的因素第27-28页
    2.3 地图自动综合模型第28-29页
    2.4 制图综合的约束第29-31页
    2.5 制图综合算子第31-34页
    2.6 ARCGIS软件中的综合工具第34-39页
第三章 神经网络理论第39-54页
    3.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史第39-40页
    3.2 生物神经网络第40-41页
    3.3 人工神经网络第41-45页
        3.3.1 神经元模型第41页
        3.3.2 传输函数第41-42页
        3.3.3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第42-44页
        3.3.4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第44-45页
    3.4 SOM神经网络第45-49页
        3.4.1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原理第45-46页
        3.4.2 SOM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第46-49页
        3.4.3 SOM神经网络的预测第49页
    3.5 BP神经网络第49-54页
        3.5.1 BP神经网络概述第49页
        3.5.2 BP神经网络结构第49-50页
        3.5.3 BP算法第50-54页
第四章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建筑物聚类第54-69页
    4.1 建筑物聚类综合的约束条件第54-56页
        4.1.1 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建筑物群全局约束条件第54-55页
        4.1.2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局部约束条件第55-56页
    4.2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建筑物聚类第56-65页
        4.2.1 数据预处理第57-60页
        4.2.2 建筑物初步聚类的SOM神经网络第60-63页
        4.2.3 基于行列扫描的建筑物群精细聚类第63-65页
    4.3 基于SOM的建筑物聚类试验第65-66页
        4.3.1 试验一第65页
        4.3.2 试验二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物合并第69-97页
    5.1 地图视觉感知与矢量地图栅格化第69-70页
        5.1.1 地图视觉感知第69页
        5.1.2 矢量地图栅格化第69-70页
    5.2 建筑物合并过程与思路第70-71页
        5.2.1 建筑物合并的两个过程第70-71页
        5.2.2 建筑物合并过程的导航思路第71页
    5.3 建筑物群初始外轮廓构造模型设计第71-83页
        5.3.1 地图局部感知探测器第71-72页
        5.3.2 初始外轮廓构造的映射规则第72-76页
        5.3.3 初始外轮廓构造模型的架构第76-83页
    5.4 建筑物群初始外轮廓简化模型设计第83-87页
        5.4.1 数据处理—矢量数据栅格化第83页
        5.4.2 方形地图局部感知探测器的设计第83页
        5.4.3 初始外轮廓简化的映射规则第83-86页
        5.4.4 初始外轮廓简化模型的架构第86-87页
    5.5 试验及应用第87-96页
        5.5.1 试验数据第87页
        5.5.2 模型输出误差的均方根第87-88页
        5.5.3 模型的训练第88-89页
        5.5.4 模型的测试第89-90页
        5.5.5 初始外轮廓构造模型和外轮廓简化模型协同的建筑物群合并第90-94页
        5.5.6 试验结果分析第94-95页
        5.5.7 更小目标比例尺中的建筑物合并应用第95-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筑物化简第97-118页
    6.1 建筑物化简的原则第97-98页
    6.2 制图专家知识与建筑物化简模型的耦合第98-106页
        6.2.1 地图局部感知探测器的设计第98-100页
        6.2.2 地图上下文语境中的制图专家知识第100-102页
        6.2.3 输入与输出的映射关系第102-105页
        6.2.4 建筑物化简模型的应用过程第105-106页
    6.3 建筑物化简模型的设计第106-107页
    6.4 建筑物化简前后相似度的计算第107-109页
    6.5 建筑物化简模型的实现及应用第109-114页
        6.5.1 实时的局部矢量数据栅格化第109-110页
        6.5.2 训练样本的采集第110-111页
        6.5.3 建筑物化简模型的训练第111页
        6.5.4 建筑物化简试验第111-114页
    6.6 试验分析与讨论第114-117页
        6.6.1 矢量与栅格数据模式的选择第114页
        6.6.2 探测器大小的确定第114-115页
        6.6.3 建筑物化简模型与ArcGIS化简工具的比较第115-116页
        6.6.4 建筑物化简模型的通用性第116-117页
    6.7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建筑物合并方法的改进以及合并与化简的耦合第118-136页
    7.1 建筑物合并综合的改进第118-126页
        7.1.1 改进的建筑物合并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第118-122页
        7.1.2 试验与结果第122-126页
    7.2 建筑物合并与化简综合的耦合第126-135页
        7.2.1 建筑物合并与化简耦合模型设计第126-132页
        7.2.2 试验与结果第132-135页
    7.3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6-138页
    8.1 全文总结第136-137页
    8.2 后续工作展望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纺法制备碳和MnO2纳米纤维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景观变化下生态水文响应研究